出書百問第7集,告訴你在投稿之後跟出版社保持良好溝通的方法。曾經有讀者問我,他很順利地通過了出版社的選書會議,但卻不曉得該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出版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所以我思考了自己的編輯生涯,歸納出了四個與出版社溝通的正確心態,分別是:
- 作者與出版社是平等關係
- 你並非只有這間出版社可以合作
- 在出版會議之前,保持耐心等待
- 在出版會議之後,保持積極互動
與出版社溝通的正確心態01:作者與出版社是平等關係
很多創作者在剛開始跟出版社溝通的時候,會有一種「好,我都可以」的態度,認為出版社比較有經驗,所以都讓出版社決定就好。
這個想法對出版社來說,當然會合作的比較順利,但是對於創作者來說卻是危險的,怎麼說呢?
今天當這本書出版後,許多時候讀者只會記得是某某作者出了哪本書,而不會記得是某某出版社出版的。例如我們都知道《哈利波特》的作者是J·K·羅琳、《空洞的十字架》的作者是東野圭吾、《1Q84》的作者是村上春樹,但大家卻很難記得這些書是由哪些出版社出版的。
也就是說,未來如果有遇到甚麼輿論壓力時,作者往往是首當其衝的。所以我們今天在跟出版社溝通的時候,主動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不要忘了現在是雙方的合作案,並沒有哪一方比較大的情況。
p.S.編輯如果遇到凡事都說好的作者也要留個心眼。
與出版社溝通的正確心態02:你並非只有這間出版社可以合作
除了在跟出版社溝通時,除了要主動發表自己想法之外,你一定要記得「在簽約之前,你可以隨時喊停」。
今天如果出版社很堅持某一個方向或是內容要加入,又或者會用甚麼方式包裝等等,但你很明顯覺得這件事情不妥。在溝通無果的情況下,我會建議你不如換一間出版社溝通,甚至更極端的說,寧可不出版也不要做這件事情。
但我要先釐清,我並非要你跟出版社堅持要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出書,如果要全部都按照你的想法的話,直接找自費出版社會比較快,去要出版社按照你的意思又讓他替你承擔風險是沒有道理的。
我說的是,今天這間出版社如果為了讓書更好賣而使用一個更聳動的書名,或是過於誇大的文案,例如素人作家出書就宣稱千萬粉絲翹首以待之類的。像這種很明顯會列為虛假宣傳的事情,必須要盡量避免。
因為這些都很可能變成你走紅之後被攻擊的點,讀者雖然是善忘的,但也是善記的。如果你常在FB或PPT出沒,就知道很多鄉民都很善於挖出十幾年前的黑料
與出版社溝通的正確心態03:在出版會議之前,保持耐心等待
曾有讀者會私訊問我說,為什麼他投稿一個禮拜都還沒有出版社回覆,是不是他寫得不好?
我通常會跟他說「你要再等一下,因為出版社的審稿時間是很長的。」而這也是跟出版社溝通時很常見的事情。
今天就算你投稿之後編輯馬上看,他也不會馬上回覆你。因為他們還需要經過一個社內的新書提報,提報完之後才會知道能不能與你往下談,就算確定可以往下談,也需要時間準備開會資料。
所以我通常建議作者投稿後一到兩個月再去詢問出版社,讓對方有時間可以好好看過你的新書資料並完成內部溝通。
像之前我的某個客戶想要出一本健康類的書,我們那時候弄好了一份新書提案。這份提案也順利的跟三、四間出版社進行了第一次的出版會議,其中更有一間已經拿到出版草約了。
拿到出版草約的兩個禮拜之後,客戶覺得很奇怪「為何出版社都沒有主動跟他聯絡?」我跟他說可能是出版社那時候比較忙,直接問會比較快。
但或許是出於其他考量吧,他最後決定要自費出版。但尷尬的是,在準備自費出版時,這間出版社又跑來說想要繼續討論合作計畫。但因為那時候他已經付錢給自費出版社了,所以也只能跟這間出版社說聲抱歉。
出版社不回你只是因為他需要時間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在跟出版社開完會議之後就沒有下文了,是不是他們對這本書籍沒有興趣?
但對出版社來說,這其實是很常見的情況。因為編輯工作是非常忙碌的,但看稿是需要一段完整的時間,不太可能先看個五分鐘,有時間再看個五分鐘。
例如當我今天要準備一本書的出版企劃時,我會先上博客來看一下有哪些競品,然後這類書籍的寫法跟行銷大概會怎麼做,再來爬一下這些競品有沒有人寫過讀書心得或是介紹,又或者是有沒有人在某個論壇或是PTT問過相關主題的問題等等的。
這樣一整套下來大概就需要半天的時間了,如果是熟悉主題的書可能會快一些。
所以今天當初出版社已經跟作者開過出版會議了之後,編輯需要更進一步去了解這本書的市場,就算是熟悉的主題也得花時間說服其他同事或總編這本書籍值得投入。
那你可能會覺得奇怪,出版社為什麼不是第一次的出版會議前就做好功課了呀?
一定有非常認真的編輯是前面先把功課做足了,但我得老實說,對出版社來說,跟作者合作出書這件事情,很像是在相親,我們只是想先確定雙方是否能看順眼、有沒有相處的機會而已。
也就是說,第一次的出版會議只是一種雙方試探,編輯確認這個作者是否好配合,作者確認這間出版社的專業是否符合預期。而在初次的出版會議之後,編輯才會去做仔細的市場研究。
再回到原本的健康書案例,其中的關鍵點在於「他已經有跟出版社開過出版會議」。相信我,今天出版社如果對這本書沒有興趣,是完全不會跟你約出版會議的,因為編輯工作是非常忙碌的。
而今天當出版社與你約出版會議,就代表他對這本書是很有興趣的,所以他希望可以跟你聊看看雙方是否能對於這本書內容、方向或是行銷規劃取得共識。
所以當你覺得出版社溝通的速度太慢時,我會直接建議你跟當初與你聯絡的負責人詢問就可以,不需要擔心會不會太打擾對方,我之前在當編輯的時候更喜歡主動的作者。
但不要忘了,主動聯絡的前提是你的投稿已經讓編輯看過,而且你們約過出版會議了。如果今天你只是剛投稿,千萬不要打去給出版社,很可能他們連稿件都還沒有看過。
第一次出版會議只是讓雙方取得共識
為什麼我會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對出版社來說,在跟創作者簽約之前,他都還不算是我的作者,他也很可能跟其他出版社簽約(我給創作者的建議也是不要只投一間出版社)。
所以在跟這個作者正式簽約之前,他都只是我可能會合作的對象之一,那這自然就不是我工作的第一順位,我的第一順位一定是讓我手上的書出去,讓公司能夠賺到錢。
所以對出版社來說,在簽約之前不會跟你討論到太詳細的書籍企劃是很正常的。因為簽約是對雙方的保障,過往也有過A出版社跟作者討論出版企劃,最後作者帶著這份企劃去B出版社出書的案例。
雖然這是極少數作者的失德問題,但對一間公司來說,這個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也就是說,出版社在跟你正式簽約之前,不會舉出太具體的修改事項是很正常的,因為你也還沒有決定會不會跟他會不會合作。
跟出版社溝通時要注意的事
但很重要的是,你要趁第一次跟這間出版社開會的時候,了解這間出版社是否熟悉這個領域。如果很多你提到的事情,他都一問三不知,或是連這個領域的暢銷書或作者是誰都不知道,那你就要三思而後行了。
與出版社溝通的正確心態04:在出版會議之後,保持積極互動
像我之前工作的出版社都是月初出書,所以我月底完全不會有時間看稿。因為那個禮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這本書準時出版,如果錯過了預定的上架日,對編輯或出版社來說,都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情。
所以出版社沒有辦法馬上回覆你是很正常的。他不是對這本書沒興趣,而是他那段時間非常的忙碌。你也不用因為擔心編輯太忙就自己悶著亂想,像我那時候反而會更希望作者主動來問我或是跟我講什麼事情,這樣反而會讓我更開心。
因為至少我知道你是願意跟我講你的擔憂,也代表你是信任我的。所以不用擔心出版社編輯的心情或是說我們希望被打擾,因為作者越主動代表他對這本書越有信心。
小結:保持良好心態,與出版社溝通自然能順暢
跟出版社溝通其實也不用想太多,就是多一點耐心就好,另外我也建議你一書多投,讓自己手上有更多的牌可以打,你的壓力自然就會小非常多。如果你還在猶豫階段,可以參考《【出書百問03】寫作文筆要很好才能出書嗎?〉與《【出書百問01】為什麼你該找出版社合作寫書?》這兩篇文章,應該可以幫你增加信心。
我們跟出版社溝通的方式,其實就是抱持一顆體諒的心。如果一兩個禮拜都沒有回應的話,我們就先寄個EMAIL,如果還是沒回你再打電話去問,這樣也就足夠了。
說實話現在出書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只是有些細節是需要掌握的,而出書仍然是我認為現階段對於文字創作者CP值最高的事情。透過出書、透過與出版社的合作,快速的擴大自己的品牌IP聲量並完成變現。關於如何寫出好作品,我推薦你可以把《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這篇文章加到我的最愛,裡面囊括了許多我非常推薦的BLOG跟書籍。
而這系列的文章我會有一百篇,我認為至少可以囊括八成以上作者出書會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幫助你在準備出書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所以我建議你電子書試讀本之外,也不會漏掉未來的系列文章來免費訂閱網站,除了可以拿到能提高出書成功率的《出版指南針》電子書試讀本之外,也不會漏掉未來的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