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百問第8集,告訴你在跟出版社簽約之後,該如何跟編輯相處。有時候會聽到合作過的作者跟我抱怨一些與編輯合作的經驗。沒辦法,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會有,你可能會遇上好編輯也可能會遇上壞編輯,當遇上壞編輯時我們又該在哪個時候喊卡呢?
為何跟與編輯保持良好溝通很重要
在我們跟出版社簽約之後,出版社就會派出一個責任編輯,這位責任編輯就會是未來出版社跟你溝通的窗口,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你有任何想法都會透過他去告訴出版社。也就是說,如果今天我們跟這位責任編輯的關係將會很大幅度的影響到這本書的所有產銷流程。具體上,會反映在這幾點:
- 幫你對外爭取資源
- 讓出版社內部各環節順暢
- 編輯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與編輯溝通的重要原因01:幫你對外爭取資源
出版社在確定要出版某一本書之後,會寫新書報品資料,而這份資料就是讀者跟書店第一手會看到的資訊,就像是你在博客來看到的書籍介紹文案,就是出自於這份資料。
而責任編輯在這件事情擔任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基本上這份新書報品資料會是他寫,那如果是小出版社,也會由這個編輯去擔任說書人的角色,由他跟書店分享這本書的獨特之處(一般叫新書報品)。
那如果是規模比較大的出版社,則往往是業務或是行銷去新書報品,而常遇到的情況是,他們的業務繁重,沒有時間看完整本書,所以他會在開會前直接問編輯這本書的重點是甚麼(更多時候,就直接憑這份新書資料跟過往的會議記憶直接硬上)。
所以今天這個責編如果無法好好地傳遞這本書的核心概念跟賣點給同事時,這本書的銷售力度勢必會受到影響。
與編輯溝通的重要原因02:讓出版社內部各環節順暢
出版社不可能一個月只有一本書要出版,而哪本書先出、要找哪個設計師、排版要怎麼做、要不要送贈品、要挑哪種印刷紙張、要找哪些推薦人等等一籮筐的問題都會由責編發起討論與協調各類資源。
與編輯溝通的重要原因03:編輯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站在公司的角度,責編就是這本書的負責人,所以今天如果出版社想要跟作者溝通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會透過責編去傳達與得到資訊。某方面來說,他在面對出版社的時候,就是代表作者的人,如果他沒有真實的傳遞出你的想法,很可能會讓你的權益在不知不覺中受損。
找到適合編輯的三個檢核點
我必須老實說,作者跟編輯合不合拍其實是很看運氣的,也不太可能你跟出版社說你覺得這個編輯跟你的調性不合,出版社就馬上幫你換一個編輯,其他編輯手上也有需要顧的作者。
所以我在這邊提出幾個你在跟編輯接洽時可以觀察的幾個要素,如果你覺得其中幾個要素讓你覺得內心拉警報,你也會有更具體的說法說服出版社幫你換一個編輯,這個時候絕對不要覺得難為情就不斷遷就,不要忘了這個編輯是你在出版社的代言人,這樣的做法只會讓你陷入更危險的境地而已。
- 對專業領域的熟悉度
- 與你溝通的流暢度
- 其他知識面的廣度
找到適合編輯的檢核點01:對專業領域的熟悉度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有提到,出版社因為對這個領域有很多的市場經驗,所以可以提供很多具體的修改意見,而這個部分僅限於它熟悉的領域而已。
今天這間出版社是健康類領域的扛霸子,它裡面的編輯對於健康領域的了解程度絕對會比小說類出版社來的深入,出版業有一個很有趣的狀態是,從業人員的平均年資都無敵長的,例如以大數聚的這張表:
這張表雖然是2014年的,但我們可以看到 50%的從業人員是年資超過5年、10年以上的成員為主,不要忘了這裡寫的是年資,而不是從業時間。
那我們可以從這張表看到的一個狀態是,許多出版社的編輯都在這個崗位奮鬥了五年、十年甚至是以上,這是一個很讓人敬佩的事情,事實上我認識很多的資深編輯都是某個特定領域的半個專家,更誇張點也可以稱為百曉生。這個領域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也有很多人除了編輯的身分之後,也是這個領域的專欄作家或是出書的作者。
這件事情對出版社或編輯來說都是好事情,因為他的專業可以讓他有足夠的市場嗅覺。
所以我會這樣說,對編輯來說,對於專業領域的熟悉是工作的本分,而作者要藉助的是這個編輯對於市場的掌握度,他知道用什麼樣的句子可以打動讀者、什麼樣的題材之前有人做過、哪一些專家學者對於這本書會有興趣等等,這類非常具體的出版意見。
這些才是我們期待出版社提供的資源,所以如果你發現這個編輯在跟你討論一些專業知識或是業界專家時,都表現得很陌生或是一無所知時,你就要小心了。
找到適合編輯的檢核點02:與你溝通的流暢度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這個責編其實負擔了非常龐大的溝通任務,那如果你覺得他連跟你清晰表達想法或溝通概念都很吃力了,你就不要期待他在跟出版社溝通或跟外界溝通時,能夠有效地還原你的想法了。
找到適合編輯的檢核點03:其他知識面的廣度
這個比較屬於我個人的堅持,我認為一個好的編輯必須要保持一顆求知的心,因為書籍出版本來就是為了呈現更多不同的世界給讀者,今天如果這個編輯對這個世界不感興趣,他就很難給你一些不同過往的建議。
當然這些建議並不一定會適用,但我們能夠確定的是,這些建議是有機會幫助作者寫出更好作品的。雖然我現在說的有點空泛,但我要表達的是,今天如果這個編輯只能夠給你一些業內人士的想法時,其實是危險的。
在正常情況下,編輯就算再專業都不會超過作者,那如果他只能告訴你一些你本來就知道的事情或觀念時,對於你的作品並不會有所幫助。
我認為最理想的編輯,不會是行業專家,他更像是一個業餘玩家,對於這個領域的了解超過了一般人,但也沒有到專家的程度,這樣的狀態才能讓他更容易掌握初學者的想法,也不會陷入知識的詛咒之中。
所以這個編輯最好的狀態是,知道你在講甚麼,也能分享其他領域的事情來跟你討論,而最好的檢驗標準就是,看他知不知道最近發生了哪些事情。
小結:關於與編輯溝通,我想說的其實是
跟編輯溝通其實不是一件難事,編輯也會擔心誤會你的想法,雖然我提供了一些檢驗的標準讓你參考,但我其實更建議你可以從你跟他相處的感受去判斷,編輯對於一個領域的經驗值雖然重要,但他對於這份工作的熱誠,以及跟你討論的積極度是更重要的。
說實話現在出書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只是有些細節是需要掌握的,而出書仍然是我認為現階段對於文字創作者CP值最高的事情。透過出書、透過與出版社的合作,快速的擴大自己的品牌IP聲量並完成變現。關於如何寫出好作品,我推薦你可以把《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這篇文章加到我的最愛,裡面囊括了許多我非常推薦的BLOG跟書籍。
而這系列的文章我會有一百篇,我認為至少可以囊括八成以上作者出書會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幫助你在準備出書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所以我建議你電子書試讀本之外,也不會漏掉未來的系列文章來免費訂閱網站,除了可以拿到能提高出書成功率的《出版指南針》電子書試讀本之外,也不會漏掉未來的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