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百問第1集,告訴你寫書的七大好處,讓你下筆如有神助,快速完成內容變現。當我們在談出版或寫書的時候總是會聽到別人說「寫書又賺不了多少錢,你又何必花一兩年的時間來寫呢?」是的,寫書本身賺不了錢,尤其是現在出版起印量只有一千本左右的時候。但是書店裡的新書卻從沒有少過,這又是為什麼?本篇文章將告訴你作者出書背後的秘密。
第一個問題是很多人都會想問的「出書到底可以賺多少錢?」我簡單算一下,大部分的版稅收入是這樣算的:
300元X版稅8%X銷售1000本=24000元
如果賣2000本就乘以二,以此類推,依現在的出版環境,大部分的新銳作者第一次領版稅的時候,大概就是拿到兩到三萬元。但是他們可能要花半到一年的時間來寫這本書,也就是說,這一年的數十小時到數百小時的忙碌就會換來這兩三萬,比你去超商打工還不划算。
出書不賺錢,為何還是很多人想出書?
那問題就來了,如果出書無法賺到錢,我又為何會建議你出書呢?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名人、藝人和KOL都還是願意出書?對這些人來說,寫書是非常花時間並且不划算的事情,他們會願意做這件事情的理由會是什麼?
根據我的了解,以下這幾個原因是他們想寫書的原因,我個人建議你要仔細看第七點,這個是我觀察出來到最重要的事情:
- 完整個人論述體系
- 表達自己的價值觀
- 展示自己的想像世界
- 傳承自身經驗
- 重新自我定位
- 加速個人IP形成
- 破解同溫層效應
你應該要出書的理由01:完整個人知識體系論述
對很多寫書的人來說,寫書這件事情最大的利益並不是版稅,而是透過資料的蒐集和書稿的整合,讓自己能夠檢視過往學習的這些知識倒底有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並且透過歸納變成一個能夠與人分享的完整系統。
在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隨時都會吸收到大量的知識與經驗,而這些知識與經驗都是透過不同的事件而慢慢累積出來的。也就是說,它們其實是零散的存在你的腦海裡。你會覺得有些事情好像可以觸類旁通,但卻又無法在一時半刻說清楚,而寫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對於這類知識的梳理。
出書為何能幫助作者完善個人知識體系
簡單的說,當作者今天要寫的是一個超過五萬字以上的論述內容時,並不是單純的打打字就可以完成的。你必須要先有穩固的邏輯去建立論述框架,再透過寫作去填補其內容。而當作者在思考「要寫什麼、不寫什麼」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釐清與篩選內容的過程。
所以對於作者來說,出書就是一種逼迫自己去做系統性或周延性的思考的過程,而且還有錢拿。並因為有出版編輯的參與,讓作者在完善個人知識體系的時候,能夠有一個第三方協助檢視的機制,不會讓自己陷入在無限迴圈之中。
許多商業觀察、行銷企劃類的書籍都是屬於這種類型,作者透過撰寫書籍將自己的思考結晶跟現今已知的知識架構做串接,透過把自己的論述內容系統化的過程,讓原本只是四散的靈感變成具體的「著書立言」。而這類書籍的寫作,「你為什麼能寫這個」會比「你是誰」重要,對讀者來說,你講出的這些話都需要有足夠的證據支持,他們才會願意信服與買單。
你應該要出書的理由02:表達自己的價值觀
除了我們前面講的建立自己的論述體系之外,還有另外一種類型就是表達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交友觀、戀愛觀等等的觀念。就像市面上很多的勵志書、說話術、或是戀愛手冊等等,都是屬於這種範圍。
因為這類型的書籍講述的內容以個人觀察或個人經驗居多,所以撰寫的形式會更像「我與你分享我的過去經歷、我與你分享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這樣的模式。而這類書籍的寫作,「你是誰」會比「你寫的是什麼」還要重要,因為這類的書籍的寫法更偏向自傳類,對讀者來說,先是「你是誰」打動了他,再來想知道「你經歷了什麼而變成這樣」讓他願意買單。
你應該要出書的理由03:展示自己的想像世界
展現自己的想像世界,這講的就是小說、漫畫、詩集這類的書籍出版。創作者透過文字的表達,把自己平常的奇思妙想透過文字來表達,而目前來說,寫作這件事情還是表達奇幻世界最方便的工具,你當然可以透過影片、動畫或PODCAST去表達你的想像世界,但這些媒體或工具在使用的效率與方便性都還不及文字。
就像是你如果要拍一段10分鐘的動畫,剪片加製作至少需要一個禮拜以上,如果是KEY字就兩到三個小時。如果影片覺得不理想,後期的修改也要看修改的幅度決定時間,有時候直接重拍一次可能還比修改還快。如果是修改文章內容,相對來說就方便很多。
但我們還是不能否認,影片或PODCAST的傳播效率還是比文字來的快很多,但因為他的製作成本驚人,我還是建議你先寫書再拍影片,就像現在很多電視劇或電影在拍攝前的「比劇本」環節還是直接看文稿,導演不會說你們先拍,我再來看。
而這類書籍的寫作,「你寫的是什麼」」會比「你是誰」還要重要。讀者只是想要領略一個精采絕倫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誰寫的、花了多久去寫,他們根本不在乎,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講出一個吸引他的故事。
你應該要出書的理由04:傳承自身經驗
有一些創作者到了不惑之年的時候,就會想花一些時間來寫一本關於自己的書,這類型的書籍很大程度上是作者對自己一生的檢視,而對讀者來說,也很期待透過這類的書籍去更加了解作者以及找出他為何會如此成功的關鍵。一般來說,作者會用講述自己一生的方式,來回顧他所經歷的幾個大事件以及他在這類的情況下所做的決策,也會讓讀者更容易對他有所了解及信任。
而這類書籍的寫作,「你是誰」是最重要的,沒有人會想要花錢去知道no body的一生。
你應該要出書的理由05:重新自我定位
對,下定位。關於什麼是定位,歡迎你先參考在動筆之前的三個問題(一):找出本書核心概念這篇文章及《定位》這本書。除了出書要定位之外,我也建議作者要先做好定位。這其實就很像經紀公司要推出新藝人的時候,都會絞盡腦汁去想要怎麼幫這個新人找出一個市場的新切入點一樣。
今天你要推出你的作品時,要怎麼樣讓讀者對你有印象,這個就是「定位」在做的事情。你不能只是「美女作家」,對讀者來說這種詞彙已經聽到完全沒有記憶點了,Google上的美女作家有497,000 個搜尋結果。
我的建議是找出讀者有聽過的詞彙來進行替換或是重組,就像是我們把作者的定位改成「療癒作家」,搜尋結果馬上降到24,100 個(搜尋結果數只有原本的5%),對於讀者來說,「療癒」這個詞他聽過、「作家」這個詞他也聽過,而我們組合起來的「療癒作家」這個詞彙就會好記很多,而且讀者在搜尋「療癒作家」的時候,找到你的機會絕對比「美女作家」來的多,因為後者的搜尋結果數是前者的20倍。
你應該要出書的理由06:加速個人IP形成
這一點其實已經有很多人在提了,我這邊就不講太多。基本上,我是這樣認為的,你並不會因為出書就能夠提升自己的聲量和加速自己的個人IP。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把握新書出版的前三個月,出版社會在這三個月裡為你瘋狂地投入行銷資源。今天我們如果只是一個素人,想要上一些有名的廣播節目是很難找到管道的,但對出版社來說,可能就是打通電話或發個LINE就搞定的事情了。或是今天當出版社幫你牽線某某知名KOL或YTR推薦的時候,你是否能夠延續這樣的關係,例如主動說要上節目或寫一封感謝信給對方(信裡面可以附上自己的聯絡方式)。又或者是,你自己主動地去要求上什麼電視節目等等的做法,都是可以加速你個人聲量的提升。
而這些事情和出書本身並沒關係,而是我們透過出書這個藉口,去接觸到更多過往你無法接觸到的名人,才是提升你的個人聲量的關鍵。
你應該要出書的理由07:破除同溫層效應
這個是很多人會忽略的一件事情,我之前也沒有想到。是越來越多的作者跟我反映他們受邀到某某銀行基金會演講,或是接到某某電視節目的邀請之後,我才弄懂了這件事情。
很多人認為現在沒有人看書,出書根本是既浪費時間又不會賺錢的事情。但他們卻忽略了兩件事情,第一個正是因為演算法越來越精準,所以出書才更重要。
出書如何破除同溫效應01:讓讀者主動找上你
我先問一個問題,今天如果你要去了解一項新技能或知識的時候,你會怎麼做?現在雖然有很多的像HAHOW這類的線上課程可以教你,但是一堂課程都數百到數幾千,你不太可能一次買個十堂課慢慢看再決定要怎麼開始學習。當然我們也可以看YT的免費影片去學呀,當然,這也是一種方法。但是影片畢竟是一種破碎化的知識,你如果想要透過一兩支影片去了解某一門知識或技術只會吃一鼻子灰。
雸我們並不是說課程沒有用處,而是你剛開始學習一門知識的時候,看書的CP值還是比起其他內容媒體來說划算很多。因為在剛入門的時候,你可能連該GOOGLE哪些內容或是分辨哪些部落格文章或影片是過時或錯誤的能力都沒有。所以很多人在剛開始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還是會從看書開始,因為書籍的知識量與內容結構至少是有透過出版社把關的,而且一本書的價格比起你上一堂課來說便宜很多。
也就是說,今天當你在某個領域有出書的時候,對剛踏入這個領域的讀者來說,你就是大神。只要你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未來就會有讀者慕名而來,合作案也會隨之而來。
出書如何破除同溫效應02:讓媒體主動找上你
也是因為現在演算法很準,現在無論你是在YOUTUBE、FB、IG或是未來的任何一種社交媒體,他們都會餵你感興趣的東西,提升你對這些媒體的黏著度。長期下來,同溫層效應就越發牢不可破,就像是現在在你的FB版上吵翻的事情,你去問你的同事或朋友,他們可能完全不知道。除非這件事情鬧到「上電視新聞」,才可能眾人皆知。
有沒有發現關鍵詞是「上電視新聞」,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我們現在都說電視已死、新聞沒有人要看,但是哪一件事情想要打破同溫層,搞到眾人皆知,還是得靠傳統媒體。因為電視要播哪些新聞還是由「人」決定的,也只有「人」決定的事情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演算法的干擾。
同樣的,當你是傳統媒體的企劃或窗口,想要知道某個領域的專家看法時,除了上網GOOGLE之外,他們還會花時間去跑書店,看最近的流行話題有沒有哪個作者有寫過,再打去出版社詢問該作者的聯絡方式,類似的事情我們已經經歷不只一次了。而回過頭來說,那你要怎麼成為傳統媒體眼中的專家?那就是出書,只有當你有出書,在傳統媒體眼中你才是個咖。
不是開玩笑,我之前在跟企劃朋友們在聊的時候,他們就會說,今天這個節目題目要找專家時,導演一定會問「這個來賓有什麼經歷?」,如果他有出過書,PASS的機率就會很高。
小結:出書不難,難的是找到出書的目的
說實話現在出書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反正只要你願意付錢,想要出什麼樣的書,都會有出版社願意協助。而我更建議的是,透過出書、透過與出版社的合作,快速的擴大自己的品牌IP聲量並完成變現。也建議你可以看一下《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這一篇文章,我整理了許多我認為非常優惠的內容與推薦的書籍。
而《出書百問》這系列的文章我會有一百篇,我認為至少可以囊括八成以上作者出書會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幫助你在準備出書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所以我建議你填寫最下面的表格來免費訂閱網站,除了可以拿到能提高出書成功率的《出版指南針》電子書之外,,也不會漏掉未來的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