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內容出版地圖 | 教你如何從出第一本書就開始賺錢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內容出版地圖 | 教你如何從出第一本書就開始賺錢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內容出版地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周浩正專欄

編輯服務力:回應市場真正的召喚

企劃之翼-15

企劃之翼-15

1
SHARES
53
VIEWS

目錄

  • 編輯服務力01:「服務力」模式舉隅
    • 編輯服務力例01 : 媽媽曬
    • 編輯服務力例02 : 百道網
  • 編輯服務力02:出版/編輯是服務業嗎?
    • 為作家服務,是編輯/出版人的天職
    • 為讀者服務,更是編輯人的宿命
    • 「服務力」是成功邁入U出版時代的第一道門檻
  • 編輯服務力03:重新發現我們的新價值和新貢獻
    • 編輯服務力01:如何設立專題平臺,擇優、擇專而經之營之?
    • 編輯服務力02:如何為「自力出版」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 編輯服務力03:如何做個大寫手,寫出庶民史?
    • 編輯服務力04:如何迎接客製化時代降臨?
    • 編輯服務力05:如何做個專業的、推廣閱讀的諮詢顧問?
  • 【附】百道網總編輯 孔燕紅女士覆函(部份)

「服務」真是個好概念。

有人認為無論哪一類公司,鎖定避開紅海的策略定位之後,即應強化自己的核心能耐(Core Competence),然後以此為圓心、服務為半徑,透過「服務半徑」,創新被需要的價值──服務半徑延伸到哪裡,市場疆域便擴張到哪裡(蘋果的賈伯斯以人為本的「i系列」產品,幹的就是這檔事)。

簡而言之,我們猶似活在一張巨大的、無所不在的服務網內。如同電話的發明,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汽車和飛機的發明,改變了空間與時間的觀念……;而網路的出現,則是建立了嶄新的服務模式。

先來看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

編輯服務力01:「服務力」模式舉隅

在前幾封信裡,曾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某些網站,讓我們粗略理解「編輯2.0世代」必備的凝聚力、平臺力、整合力……等企劃能力,若將這些網站,移入「服務力」的範疇,可更加凸顯它們的特質。

就像「博客來網路書店」利用同屬「統一企業集團」關係企業「7-11便利商店」便捷的提貨功能、提供「今天上午訂購,明天上午(可指定台灣全區任何一家7-11)取書」的高效率服務;就像總部設在北京的「快書包」所標榜的「網店價,免運費,1小時到貨」的承諾,立刻打動讀者的心;就像致力於大眾文化層面、傳播科學的非營利機構「科學松鼠會」,成為推動科普的重要力量;就像「免費借閱,免費送、收書到家」的「青番茄圖書館」,透過網路平臺不求回報的貼心服務,讓書本有了生生不息的新生命;就像借用facebook七億會員的優勢,「魔集客臉書線上開店平臺」承擔了網上店面的內部設計,配合通訊、串接金流、購物車……等結構性子系統,來招攬客戶;就像很多原創文學網站(如「盛大文學」旗下的各個網站),不設門檻,任何人都可以發表作品,由讀者點閱決定其市場價值……。總之,要訣就在抓住平臺即服務──服務力決定了企業體質的良窳。

世上有太多聰明人懂得運用新工具(網路)、新觀念、新形勢,來創造新需求,但若這些聰明人漠視web2.0時代獨有特質的話,即使擁有一切善意,缺乏了服務力,仍然無法長期維持競爭力的。

除了上述這些從產業鏈(生產→供應)窺破服務缺口的商機,而做出特色的平臺之外,我特別引薦兩個奠基於服務的經營模式,請大家參考:

  • 媽媽曬
  • 百道網

編輯服務力例01 : 媽媽曬

去年(2011/7/12),我在「數字出版在線」讀到《媽媽曬》副總裁屈豔蓮發表的<一本書,一個社交網路>,得知她不斷省思:「全媒體出版時代來臨時刻,『全媒體出版』是不是就是簡單的紙質出版+數字出版+……的疊加?全媒體出版的核心,到底是什麼?」她藉著「一套圖書」的出版,說道:

「新型育兒網站《媽媽曬》通過對其首發的一套圖書《男孩手冊》《女孩手冊》的展示,生動展現了其『一本書一個社交網路』的全媒體生態圈,……發源於其專欄頻道,而專欄頻道的創作者們,是一群活躍的專欄達人父母,他們都具有豐富的育兒體會和教養經驗,……《媽媽曬》在全媒體出版生態圈中,屬於『內容聚合端』,……將紙質圖書的出版/管道/發行/推廣、數字圖書iPad版/iPhone版/Android版的上線,以及社區化交互閱讀的夢想,予以一一實現。

只要打開數位版本,除進行一般的數位閱讀之外,還可以針對任一部分,進行分享與討論,這些分享和討論,會同時發佈在《媽媽曬網站》,提供一個『互動式交流平臺』的服務……,形成與『內容輸出端』的對應。」

她的討論非常周延(我的摘引過於簡略,請直接閱讀原文),並將<一本書,一個社交網路>視為實踐成果。可我從App上頭介紹《媽媽曬》的文字中,發現這是一個百分之百的、「以服務為核心」的內容網站,不信?請看:

「孩子在不經意間長大,卻遺憾沒有記錄下Ta成長的點點滴滴?

育兒遇到了問題,卻沒有人可以溝通?

《媽媽曬》可以幫助您解決上述煩惱。

《媽媽曬》有眾多和您一樣年輕的父母, 與您一同記錄和分享……。

這網路平臺的功能,包括:

微博:育兒生活即時記錄;

寶典:按月齡貼心推送的育兒知識;

問答:同齡父母實戰經驗,即時交流 ;

專欄:育兒達人獨家原創,每天更新。

祝願您在《媽媽曬》能有所收穫。」

所以,從它貼心設計無微不至的服務來看,《媽媽曬》當是數位出版摸索中的發展模式之一。

編輯服務力例02 : 百道網

「百道網」是由著名出版研究專家程三國,於2008年創立「北京百道世紀網路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時所建立的、集出版/編輯服務之大成的資訊集成平臺,這家公司自我定位為「致力於為數位閱讀全產業鏈提供資訊服務與知識服務的專業機構」。

在台灣,我偶而與業界朋友接觸,總是呼籲他們不管多忙,一定得抽出時間去「百道網」走走,並訂閱它每天寄送的各種電子報。它承載了中文世界有關出版事務的最大信息量,藉由它,可瞭解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出版/編輯人在想什麼?做什麼?。

「百道網」不但廣收國外最新數位出版的前沿理論的動態資料和趨勢報導──例如最近介紹了新書《圖書:未來主義的宣言》,雖然原著只出版了前兩卷(共3卷,第3卷近期出版),它立刻翻譯作者的專訪,讓關心者得知世上那些精明腦袋正在探索些什麼﹔同時介紹了<數字出版告別2011:記住5個數字>,烙印出重要的里程碑*註1;而<2012:出版業應該從2011學什麼?>則如醍醐灌頂,向傳統出版發出預警:好日子不多了*註2。

「百道網」也將所蒐集的各種中文相關資訊──前瞻的、實驗的、反省的……以最快的速度刊登在平臺上,像是<張凱峰:我為什麼離開磨鐵?>,啟導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我也看到有人重回傳統尋找、企圖重建失落的價值,如張立憲重印了「一套名為《共和國教科書》的、民國元年(1912)的小學教科書,這套老課本由11冊線裝教科書和6冊與之相配套的平裝《教授法》組成」*註3──所謂「不出門而知天下事」,就是平臺服務力了不起的貢獻。

成立才三年多的「百道網」,成果豐碩,隨手拈來,便有:

  • ‧根據IBM發表的《IBM 2011年全球行銷長研究報告》*註4指出,「資料爆炸」名列全球行銷長首要挑戰。面對資訊如海,我們如何找到有價值的內容?
  • 感謝「百道網」,從海量的資訊中過濾出它們。正因為「百道網」稱職地發揮搜尋力和篩選力,它成功的化身為出版/編輯的知識庫,並具備了研發與指引未來方向的功能。
  • 它不但源源不絕提供數位資訊,也是一種導航工具;並適時扮演培訓(已開辦「數字出版培訓班」、「市場與營銷培訓班」)、諮詢、研究、講座(「書業觀察論壇」、「電子書產業峰會」),搭建起產業交流平臺,協助提升出版專業人員的素質。
  • 它的「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尤其亮麗。
  • 《2011中國電子書產業研究報告》*註5提出「電子書的三個世界(電子書1.0、2.0、3.0)產業結構框架」,讀了為之折服,那是一份走在很多人前面的智慧結晶。2012年,百道繼續深化改造,不斷推陳出新(請參閱信末百道覆函)。

總括的說,「百道」是出版2.0時代的新服務模式之一,它找到自己獨特的價值和利基,所發出的光亮,照明著一條原本朦朧的路。

編輯服務力02:出版/編輯是服務業嗎?

若有人問:「出版業是服務業嗎?」你的答案是什麼?

在台灣,向新聞局申請成立出版社時,產業分類欄中,歸屬於「製造業」,顧名思義,我們是製造書籍的行業。但,依我個人之見,我們越來越像服務業了。

回想一下,我們之所以能存活,不正是站在「幫人家出書」的基礎上?

為作家服務,是編輯/出版人的天職

我曾在一篇報導中讀到日本編輯的辛勤。小編輯為了及時取得著名的推理小說作家松本清張(1909-1992)的連載稿件,天不亮就得起床,趕赴松本家靜候。聽說,大清早他家玄關內便坐滿不同報、刊的編輯,等著唱名,取稿:「××雜誌!」

「到!」只聽見一聲宏亮的回答,小編輯拿著遞交出來的薄薄幾張稿子,興高釆烈回雜誌社去了,沒被點到名的,仍得苦苦等待。

周而復始,天天如此,從沒人以此為苦。

松本清張

為作者服務,花樣也多。有時,作者的筆像一把利刃,當利刃鈍了,我們得變身磨刀石,供他研磨。我在主編報紙副刊時,常有熬夜煮字的朋友,在深夜大家好夢正酣時撥來電話,唸起他得意的句子或情節,而且逼著你琢磨內容,交換意見。睡眼惺忪中,還得強打起精神,不敢隨便敷衍。

有時,當我們成為企劃案發想者,去組織作家的稿件時,必須放下身段,謙虛的將構想婉轉陳述,最好借著「請益」的機會,於不知不覺中轉化成對方的創見,那就一帆風順了。

每個編輯都有一籮筐的經驗之談,其中甘苦,多少涉及隱私,難與人一一分享。

為讀者服務,更是編輯人的宿命

讀者的需求非常多元,常常因人、因時機、因環境、因需要而不同。

我們不可能讓出版的每一本書滿足每一位讀者,但是尋求特殊利基(無人地帶),足以賺取維持生存與成長力道的利潤,仍是充滿機會的。所以,結合一己使命感,打造一個小小王國(請參閱第10信<設計力>)的競爭策略,不失為良善的存活之道。

二十多年前,遠流剛推出「實用歷史」書系時,曾成功地將愛好者組織起來。

我記得有一次接到一位中年讀友的電話,在電話那端熱情的說:「台灣終於跟日本一樣,注意到歷史和經營管理結合起來這片領域了,謝謝你們做了我們期待已久的事。」

詹宏志也曾以自身學習電腦的痛苦經驗,為學習者辦了一本「無痛苦學習法」的電腦雜誌《PChome》,以「一個動作一張圖片解說」的方式,把畏懼新科技、從不讀電腦雜誌又渴望成長的潛在讀者聚集起來而贏得最大市場。

我們看到從「服務的心」出發時,讀者的回報也同樣甜美。

早年,飛利浦(Philip)公司促銷電燙鬥廣告,有個榮獲「廣告流行語金句獎」的口號(「飛利浦之後,一片平坦!」)或可借來一用:「服務力之後,一片平坦。」

「服務力」是成功邁入U出版時代的第一道門檻

放眼周遭,「服務」無所不在。

以和我們日常生活難以分割的現代化便利商店(如7-11、全家、萊爾富、OK等)為例,它們強大的的服務力,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全台灣有超過一萬家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分佈在各地的街道與巷弄。以我居住的地方來講,方圓500公尺內共有11家不同品牌的店家(還不包括兩家中型超市),競爭之激烈不在話下,最終拚比的焦點就是服務力的高下。

現在的便利商店,跟虛擬的雲端結合,除了開門七件事之外,幾乎囊括了所有生活機能(提供日常用品、書刊和餐飲外,還可繳納各種費用、購買各式各樣車票、戲票以及影印、洗衣、預訂產品……等,最近有一家宣佈可代客倒垃圾,太誇張了!),把有限空間延伸到無限領域。

它們的服務是如此貼近生活和需要,出版業呢?

有些先行者(如博客來、快書包、青番茄、百道、盛大……等)已經起步,我們還有機會嗎?機會,當然在,問題是我們看得到、抓得住嗎?

當我們有了「雲」,傳統出版的功能漸漸弱化,不論在內容及通路方面,全都面臨解構、重組,在這一長一消之「間」,誰能讀懂「間」*註6的內涵,將它化為夢想,付之實踐?

若把服務力做出發點,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那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詞)恰可提醒我們,問題(困境)的答案或就在你我周遭或方寸之中。

王國維

未來出版究竟會如何變貌?還能用「出版」兩字概括這個產業嗎?內容創生源只能用「井噴」描述之,光是中文,每天有「億」作單位元的文字生產出來,而且只會有增無減──我們該怎麼面對*註7?

  • 當人人都有話要說,時時刻刻都有人在網上說故事,我們如何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
  • 當有一天,所有中、小學師生由政府免費配送內建教材的平板電腦時,能想像那情景嗎?
  • 這是夢想?不!南美洲的烏拉圭率先做到了。對身負教育出版重任的機構而言,這是危機還是轉機?
  • 若干年後,使用平板電腦上網學習的一代,會像我們一樣眷戀紙本書嗎?
  • 當有一天,在特定條件下,閱讀器可能完全免費(如手機一般,號稱0元起),傳統出版的驪歌,終將響遍大地,我們將何去何從?

一個新時代正在成形,你是旁觀者還是參與者?

有一條捷徑:從雲端出發。

有一個思維:善用服務的力量。

在<我曾經想開一家銀行>(第4信)中,我引用了張亞勤(徵軟全球副總裁)介紹「雲端運算」時所寫下的公式:

雲端運算=(數據+軟體+平臺+基礎設施)× 服務*註8

我寫道:「這個公式依我的理解是說:『雲端運算』的終極價值,取決於『服務值』的大小,當『服務值』為零,一切均化為烏有,只有增大『服務值』,才能創造括弧內各個項目的最大價值。雲端則是策略工具,懂得運用才是王道,而在應用的基礎上,多大的服務帶來多大的成效,沒有服務就沒有成效。」「百道」、「青番茄」……這類新事業的誕生,證實了這個公式。

編輯服務力03:重新發現我們的新價值和新貢獻

不論我們喜歡與否,一條相異於傳統的產業鏈(生產→供應)出現了。誰能掌握其中關鍵,誰就能擁有那半邊天。

網上有句話:「Content is king. 」及「Platform is king kong. 」*註9,意思是說,若善用服務力,在與眾不同的平臺上,同步組織內容和讀友,或許可以找到專屬於你的新天地。

這個道理丟回到現實面,我們首先遇到的挑戰,即是:

  • 如何在雲上經營作家和內容?
  • 如何創新模式,滿足作者和讀者的需求?

我要大聲說的是:每一個答案都將是創新事業的機會。

只要你解讀出「間」(N;無人地帶)中的需求,那就是你的應許之地。

已經有不少人聽從U時代的召喚,找出自己的新價值,勇敢的去開疆闢土、圈地為王了(如前述各個網站),你還在徘徊、留戀昨天的芳香,不敢跨步邁向嶄新的世界嗎?

下列眼前,有數不清的「可能性」(N)等待開發:

  • 編輯服務力01:如何設立專題平臺,擇優、擇專而經之營之?
  • 編輯服務力02:如何為「自力出版」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 編輯服務力03:如何做個大寫手,寫出庶民史?
  • 編輯服務力04:如何迎接客製化時代降臨?
  • 編輯服務力05:如何做個專業的、推廣閱讀的諮詢顧問?

編輯服務力01:如何設立專題平臺,擇優、擇專而經之營之?

舉例來說,日本有位以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知名的學者守屋洋(1932 ~),涉獵極廣,著作甚豐。年輕時曾自創「兵法研究塾」,出版過《兵法36計》《孫子兵法》《吳子‧尉繚子兵法》《諸葛孔明兵法》……等(「實用歷史叢書」曾收入《兵法36計》,易名為《小謀略學:兵法36計新解》)。他的經歷啟發我們,活在出版2.0時代的編輯,誰有能力為學有所專者提供服務,打造他的私有雲(如:兵法研究塾),替他照料一切?做到這一步,就有可能得到這位作家的充份授權。倘若你的兵法研究平臺,能聚集三、五十個響叮噹的一流高手,吸引全球愛智者以你創建的平臺為家──在兵法領域內,你的平臺很有機會獨步世界。

編輯服務力02:如何為「自力出版」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因為亞馬遜、蘋果App的緣故,作家「自力出版」風氣漸盛,可是作家多半不善於出版工程的細節處理,我們能以專業的「托文所」,開展全方位服務?

編輯服務力03:如何做個大寫手,寫出庶民史?

誰規定「口述歷史」只是高官達人才有資格做的事?因為Web2.0,因為雲,人人都可以在網上說自己的故事。所以,拙於筆、舌的平凡百姓,透過編輯的生花妙筆,一樣可在雲端讓一生事蹟,感動眾生。一個個小人物的「個體歷史」,遠比欽定的官方歷史,更貼近人性和更強烈的對照性。假如有個開放平臺能讓每個人說夢、說自己的瑰麗人生,編輯既使窮畢生之力,也寫不完「人的故事」。

編輯服務力04:如何迎接客製化時代降臨?

多年以前,曾讀到一則新聞,在美國有位婦人從網上精選她最愛的食譜,傳送到某網站客服中心,印製一本世上唯一的食譜。這則新聞透露出的訊息是:假使社會上有成千上萬的人需要類似的服務,顯然的,這模式肯定是樁好生意。我們不但可代客裝幀,還可應不同需求,代客搜尋、組織資料,製作成指定形式的產品。

有了近乎萬能的網路搜尋力,沒有編輯做不到的事,關鍵在你是不是大前研一筆下那種「會思考的人」。

編輯服務力05:如何做個專業的、推廣閱讀的諮詢顧問?

光是全世界中文書籍,每年新書出版高達近40萬種,閱讀的抉擇對不少人成為障礙,這裡面有沒有隱藏著新的商機,讓編輯的服務力有一展抱負的機會(請反芻第4信<我曾經想開一家銀行>)?

還有…

  • 如何設計一個會自動創作的App,自娛娛人?
  • 如何創建「21世紀新經典」,把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圖、文、聲音匯整於平臺?
  • 如何……?

從服務力開始發想,一道道門,將迎面而開。

不過,要提醒大家一點:服務不是點的突破,得從「系統」全面建置,它屬於系統論的知識範疇,萬萬不可掛「萬」漏「一」。

它有個非常有名的定律:100-1=0*註10

它告訴我們「1%的錯誤,往往會導致100%的失敗……服務工作中的任何一項不滿意,都會對整體帶來否定」。

 

最後親愛的朋友我想跟你說:

  • 「所有產業,最後都是服務業。」
    ──許士軍(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國父孫中山先生
  • 「犧牲享受,享受犧牲。」
    ──蔣經國
  • 「內容即服務,出版即 IT。」*註11
    ──陳穎青(貓頭鷹出版社社長)
  • 「所謂服務力,不是指愚夫之勇的犧牲奉獻,而是一種願意擁抱浪漫的胸襟,以及成就他人、成就自我、謀求雙贏與共創大同的能耐。」*註12
    ──陳立恆(法藍瓷FRANZ的創始人)

 

願共勉之。

浩正/2012/1/14


【附】百道網總編輯 孔燕紅女士覆函(部份)

按:信,初成,因引述百道內容,擔心太過或不足,所以央請百道審閱,得覆函如次:

浩正先生:

……看到先生新成一信中,對百道網的關注和鼓勵,讓我們很感動。百道成立三年多來,一路荊棘,一路探索,一路定位,但核心的思想沒變,就是傳統出版業正在遭遇五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我們必須正視技術對這個行業的衝擊和影響,而不能做駝鳥埋頭眼前,無視周遭。因此無論百道在探索期服務和營收模式上受到怎樣的挑戰,我們對數字出版的關注自始至終都是不變的。而百道網在出版業安身立命,故我們也不能忽視傳統出版人在轉型過程中的堅守、改良與革新,因此我們既把眼光盯住當今世界走在最前沿的數位出版先鋒們如何在技術與出版尋求平衡;也看顧著在轉型時期,傳統精英出版者的文化堅守以及出版新銳們的商業探索。而這些方方面面,都被浩正先生細緻地捕捉到,並為我們加以總結和傳播。謝謝您。

關於百道新出版研究院,也是三國的得意之作,我們的院長馬學海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用辛勤的智力工作使得百道在數位出版研究上佔據了制高點。先生提到的2011年的數字出版報告是三國、學海及其他研究成員的智力結晶。三國提出了數字出版的三個世界和與之相對應的三種商業邏輯,這對於聽懂的人來說像一層窗戶紙,但這個框架奠定了大家在討論數字出版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語境,對於整個數字出版研究和發展來說具有基石性的作用。

2012年百道不再出新年報告,這是因為:2011特別需要澄清概念,提出框架;2012業界在學習、在研討、在觀察、在實踐,但還比較少有實質性的大動作。因此百道決定2012春不推出年度報告。不過,百道新出版研究院一直沒有停止過前瞻性的研究。從2011年7月份開始,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在馬博士的帶領下,一直在推出商業性報告,每月推四份報告,有基礎版、大眾出版版、教育出版版和專業出版版,主要是給大集團、大出版社做數位出版發展戰略規劃時的智囊支持。

除上述之外,百道網去年底研發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應用工具,即基於移動互聯(以及傳統PC)的單本書行銷工具。

請先生在百道網點開《絲之屋》(http://www.bookdao.com/book/1496123/)、《小小姑娘》(http://www.bookdao.com/book/1501263/) 等書,您會發現它們利用百道行銷平臺做行銷的痕跡。這個行銷工具具體說來有以下功用:

第一,在每本書的頁面上完成通往五大平臺(新浪、騰迅、天涯、搜狐、豆瓣)的一站式微博行銷。行銷可以在PC上完成,也可以在手機或平板等移動設備上完成,這就意味著行銷不再是一件專門的事,但行銷又是一件隨時隨地可以發生的事。

第二,節省發行銷微博的時間,提高微博行銷的效率。我們有微博的定時發佈功能,先生如果用皮皮時光機,就瞭解這個功能。在開通了行銷功能的單書頁面上,編輯或行銷人員每天花十至三十分鐘便可以把一天幾十條微博的內容準備好,在設定的時間微博自動發送出去,還自動帶圖書封面和位址的連結。更重要的是,發微博最頭疼的是組織微博語言,而在百道網上,SHU標一點,點到的內容就進入到微博對話方塊裡,好的內容還可以存為精華帖,推薦帖。點擊這些帖便有了新微博的內容。

第三,微博行銷效果的跟蹤。編輯、作者、行銷人員、發行人員或所有關心這本書的人直接在這本書的微博直播框上發資訊,粉絲的跟貼全部會回轉到書頁右面的直播框中。如果在下面評論QIANG上發的話,全部會回轉到評論QIANG上來。這些都是前臺頁面就可以直觀看到的。

第四,三大網店負評管理。我們會每天更新當當、卓越、京東的評論。管理負評是行銷的重要工作,我們一站式呈現三大網店評論,出版社人員不用分頭到各大網店去跟蹤負評,只要通過百道網監控就可以。

第五:一鍵式購買,把行銷催熱的讀者直接變為購書者。通過微博行銷,把粉絲吸引到圖書頁面上,對這本書真正產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從百道進入三大網店進行購買。

這些功能很貼心,當然也還有待改進的細節。我們正在向出版社推廣。一旦出版社用上後,出版社全民行銷就不是一句空話,圖書的移動互聯行銷也變得很實在。行銷這件事也變得事半功倍。

以上是關於百道的服務模式的補充,僅供參考……。

燕紅


  • 註1:請牢記2011年5個帶來變化的數據:﹝數據1﹞電子書銷售增長20%;﹝數據2﹞閱讀器硬體降價:79美元;﹝數據3﹞單行本電子書產品開始流行:100,000+ ——深度報導(long-form journalism)網站Byliner自今年4月以來銷售的原創單行本電子書(e-singles)的數量;﹝數據4﹞9.99美元,這是引發針對蘋果公司和出版商的集體訴訟所涉及的電子書價格,同時也是美六大出版商在接受代理定價模式之前,亞馬遜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的圖書設定的售價;﹝數據5﹞450:亞馬遜從童書出版商Marshall Cavendish買下了450種圖書的出版權,這些圖書將同時以實體書和電子書的方式出版,他們將構成新成立的位於紐約的童書出版品牌的基礎。(參閱2011/12/31百道網:http://www.bookdao.com/article/32420/)
  • 註2:參閱2012/1/3百道網(http://www.bookdao.com/article/33092/):「2011年出版業的許多重要發展都會繼續影響2012年。所以,我們關注一下在過去12個月之內學到的5個最重要的經驗。1.亞馬遜是一家破壞性的出版業競爭者;2.出版商不是必需的角色;3.讀者打心眼喜歡電子書;4.HTML5是一項重要的出版技術;5.DRM(數字版權保護)的結果與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摘自「譯言網」)
  • 註3:引自2011/12/28《中國新聞週刊》/馬多思<張立憲:獨立傳媒江湖>。馬多思說:「這套課本由11冊線裝教科書和6冊與之相配套的平裝《教授法》組成,封面用的是傳統線裝書常用的瓷青紙。製作者還專門設計了一個帶精緻小竹片的藍印花布書袋,用於包裝全套書,以至於有人說這書『美得讓人發呆』,甚至有人埋怨『過於精美,捨不得翻閱』。把這套書做得如此極致的,就是出版人張立憲。」(「百道網」http://www.bookdao.com/article/32808/?term=149&ismail=9)
  • 註4:參閱IBM官網(http://www.ibm.com/news/tw/zh/2011/12/01/k170022s35390c91.html)。
  • 註5:參閱「百道新出版研究院」(http://bnpi.bookdao.com)。
  • 註6:「間」的意涵,很有意思。我曾讀到可能是王國維的話:「讀書得間,間得,從字縫裡看出些意思來。」(沒查到出處)我認為,用來解讀創意源頭,也十分貼切。我在《我是黎智英》(黎智英著/藍鯨出版/2005/10初版)中,讀到一段不同產業克服困境的故事,非常有啟發性。我認為,黎智英替我解決了「間」的現世實踐,請細細欣賞:「在七、八十年代,做成衣出口,無論是開工廠的還是入口商,最大掣肘的是出口配額不足。有一天,我到麗晶酒店和Glynn洽談,始終無解。我們在游泳池畔的酒吧,邊喝香檳邊聊天,突然眼前一亮,出現一位穿著暴露的性感女郎,我們趨前正想跟她搭訕,哪知才走上幾步,便聽到身後有人叱喝﹕『What is the problem?』我回過頭來,看見一個賤肉橫生的彪形大漢和身旁的兩名保鏢,嚇得我雙腿發抖,Glynn卻神態輕鬆,淡淡的說:『啊!我們真的有個很大的問題,我們沒有配額出貨!』彪形大漢被這句無厘頭的話弄得一頭霧水,生氣的說﹕『Stupid!自己創造配額吧!』聽他一說,我們像觸了電一般,『自己創造配額』這幾個字太震撼了。懂得提問題,即解決了一半困難。後來,我真的創造了一種不用配額的物料──創造出自己的配額。」(原書p.65)
  • 註7:參閱《創新發現誌(ideas)》<新內容王>:「一份報告,讓全球行銷長都嚇出一身冷汗。根據網路設備廠商思科(Cisco)2011年6月發表的Cisco Visual Networking Index統計調查指出,全球各國透過網際網路傳輸的資料量,將從2010年每個月20.2 exabytes(1 exabyte = 1,073,741,824 GB ),到2015年預估成長到每個月80.6 exabytes,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32%,換言之,2010年全球的網際網路每天要傳送1億5千萬片DVD這麼多的內容資料;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更會高到將近6億片。在網路上,內容呈現等比級數不停被複製、轉寄,個人的困擾是,必須花數倍的時間才能搜尋到有價值的資訊;對企業而言,完全無法針對目標客群精準行銷。但,危機也是轉機。有一群『新內容王』,完全服膺『Content is king;Platform is king kong』的理念,在龐大的資訊海中,透過內容的加值、平臺的建置、管道的散佈,找到屬於自己的藍海商機。」(http://ideas.org.tw/magazine_article.php?f=377)。
  • 註8:語出《遠見雜誌》第282期(2009/12月出版),p.362-364。記者楊方儒訪問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的特稿:<雲端運算,有「雲」商機,更有「端」商機>。
  • 註9:同註8。
  • 註10:參閱「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服務力>條目。
  • 註11:參閱陳穎青(老貓)的「內容推進實驗室」(數位內容、出版、易讀性、使用者體驗,以及老貓的個人思考)<數位元時代編輯需要的能力>(http://www.contnt.net/2011/04/editorial-skills-in-digital-age.html)以及「量子熊貓」的<部份草稿﹕電子閱讀的可能性>(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369771/)。
  • 註12:見《聯合新聞網》「名人堂專欄」(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780411.shtml#ixzz2ODy0SnxV )。
Tags: wed2.0亞馬遜企劃之翼(編輯力2.0)作者出版博客來孔燕紅服務百道網盛大文學編輯蘋果行銷詹宏志賈伯斯

Related Posts

企劃之翼-27

【附錄2】雲端出版:我曾經想開一家銀行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雲端出版01 : 雲端運算 就像Web2...

企劃之翼-26

【附錄1】編輯瘋點子──野人獻曝(1)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編輯瘋點子01 : 戀愛手冊 1990年...

企劃之翼-25

編輯後記:有開始,就有結束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編輯後記01 : 親愛的朋友 老實說,我...

企劃之翼-24

新行銷表述:下一步,智能化?出版模式的NEXT,向未知前進!(上)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一位新認識的年輕編輯Q君,讀了<跨界思維...

Next Post
企劃之翼-16

編輯架構力:運用「型」而不是被「型」限制

企劃之翼-17

出版製作力:人人都需要的核心思維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rending News

如何成為創作者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23 11 月, 2022
如何透過出書,放大你的內容力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2 5 月, 2022
如何成為出版人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5 1 月, 2022

About

一個負責任的創作者,應該要把可掌握的事情做到最好。

如果你願意努力,我願陪你一同前行。

Categories

  • 周浩正專欄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講座/知識

支持出版內容地圖

假如你很喜歡出版內容地圖的文章,希望鼓勵Robert繼續寫更多文章,不如贊助一下Robert一杯咖啡吧!
☕使用藍新金流贊助☕

Recent Posts

  • 【出書百問08】如何確定這個編輯適不適合你?
  • 【出書百問07】在投稿之後, 該如何跟出版社溝通?
  • 什麼是內容出版地圖
  • 聯絡我們
  • 領取免費電子書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1 COPYRIGHT © 2020 內容出版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Copyright © 2021 COPYRIGHT © 2020 內容出版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