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內容出版地圖 | 教你如何從出第一本書就開始賺錢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內容出版地圖 | 教你如何從出第一本書就開始賺錢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內容出版地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周浩正專欄

出版平台力:破除紅海魔咒

企劃之翼-12

企劃之翼-12

0
SHARES
20
VIEWS

目錄

  • 出版平台力98%法則
  • 何為出版平台力
    • N是什麼
    • 出版平台創建力
    • 出版平台應用力

感謝蒼天!我們終於悠遊於網路無所不在的Web2.0時代。

Web2.0時代帶來的革命,衝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從事文化產業的編輯/出版人,也一樣必須面對產銷秩序全面重組,活在職場上的我們,豈能無動於衷?

這場革命,幾乎是在傳統出版掉以輕心(輕敵)的情勢下,一點一滴侵蝕進來,不知不覺中,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終於撼動根本。突然之間,通路末端的書店開始萎縮,網路行銷則日有起色,市佔比不斷提昇;而因Blog興起,接著原創平台紛紛成立,內容生產跟著移動,隨著終端閱讀設備不斷推陳出新(如平板電腦iPad),紙本書面臨存亡挑戰;新科技日新月異,滲透到生活的細微末節處。我們驀然發現,在雲端之上,彼此水乳交融,再也離不開它。

出版平台力98%法則

通路,是最快感受到來自網路「既破壞又建設」的奇特魅力,同時發展出不同於以往的新遊戲規則。根據《長尾理論》作者安德森(Chris Anderson)當年觀察網路帶給書市變化的統計資料,「計算亞馬遜書籍銷售情形後,排名前十萬本的書中,98%的書籍每季至少會賣出一本」,安德森從眾多不同屬性的類似案例中,發現新的現象,他歸納出三個重點:

  • 各類商品之多,尾巴之長,遠遠超乎想像
  • 各式各樣的商品,都能以合乎經濟效益的方式接觸到消費者
  • 利基商品一旦整合,可創造非常龐大的市場。*註1

換句話說,「長尾理論」顛覆了我們已經熟悉的「20/80法則」(在眾多現象中,80%的結果取決於20%)*註2,產生更合乎時代精神的「98%法則」,告訴我們,「長尾」為所有人開啟了一條不同以往的成功路徑——運用「凝聚力」,可以從長尾結合出獨有的優勢。

安德森(Chris Anderson)

提醒大家,內容產業(書籍……等)的生命拉長了,它們藏身在虛擬的空間(n),永垂不朽。而且,千萬別小看那些小小的、看不見尾端的n們,誰能找出凝聚最多n的方法,誰就是奇蹟創造者(N)。

若認真解讀長尾現象的意義,當然不盡於此,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包括內容)全被影響。長尾頗似一把不小心打開潘朵拉盒子的鑰匙,打開的盒子裡除了「希望」,所有怪物都趁機遛到人間興風作浪,世界再也無法回到從前了。長尾揭開了網路神祕面紗,將它少為人知的真貌暴露無遺。

誠如Google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接受專訪時透露的觀察所見,雖然他一再肯定網路創造出「平等的競技場」,也呈現夠多的差異性、多樣性、新意見、新生產者以及新市場,但他不得不承認,確實有了新法則,他說:

「不幸的是……,真正大行其道的是某種被稱為『權力法則』的東西,它的特點是,一小部份事物被高度集中,而其他大部份事物卻只有相對小的數量。事實上,所有新的網絡市場都遵循這一法則。

因此,雖然『尾巴』非常有趣,但絕大多數的收入卻歸『腦袋』所有。這是企業必須汲取的教訓。儘管你可以有一個『長尾』戰略,但你最好也有一個『腦袋』。……順便說一下,為了獲得完美的結果,你最好兩者兼備,既需要『頭』,也需要『尾』。」*註3

所謂「高度集中」,施密特指出它集中的強度甚至不再是侷限美國的「超級明星」,而是全球的「超級明星」,意味著全球品牌、全球業務、全球市場的興起。

施密特的肺腑之言,我們應予以肯定,他道出真實而殘酷的現實:在網路時代,只有兩種事業形式容易生存:成為N(巨結構;如同Google自己)或者成為排列在小n們最前端的長尾頭部(n1、n2、n3……)——而強大的n1、n2、n3……,仍有它自己的頭和尾。

何為出版平台力

親愛的朋友,用這段話來詮釋公式N=n1+n2+n3+n4+n5+n6……+n∞,非常清澈。有了這番理解,「編輯2.0世代」豈能不鍛練「平台力」(完整的說法是「平台的創建與應用能力」,簡略為「平台力」),學習「高度集中」的能力?

是的,我們需要能把小n集中起來的平台(Platform;N)——有了獨樹一幟的網站,在網站確立營運平台,使自己成為「腦袋」或「長尾頭部」才是王道。

或許有人質疑,現在再來強調平台力,會不會太遲了?放眼望去,大大小小企業單位哪個沒有平台?全球每個角落,為了搶做有影響力的巨型平台,早已打成一團,還需要蹚渾水嗎?

的確如此,但正因為平台大戰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身歷其境的我們更應該熟悉平台力之種種,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唯我獨享的平台(一個像蘋果王國那種「但取一瓢飲」類型的營運體,請參閱<設計力>),方是存活之道。現在,碰觸到的問題核心是:平台究竟該如何做出特色?

N是什麼

走筆至此,讓我們站上平台,再溫習一次「N」。

不論怎麼說,N的內涵從未變化,依然直指「無人地帶」——然後,賦予它完整的意義(拱橋;壹),塑造領域內獨佔或獨大的地位。意思很明白,這個平台必須建立在不競爭的基礎上,才能營造出無可替代的競爭優勢。換言之,學習如何避開紅海,以獨有的理念,凝聚長尾同一頻率的「同類」(n),做出規模,共建新的王國(N)。

理論一向後於創新,千言萬語不如聚焦創造性實例。

闡述「平台力」,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描繪:一是創建的能力,一是應用的能力(假使能同時擁有這兩種能力,當是最理想的境界)。兩者都有無數實例,我特地摘錄近日見聞,整理於次。

  • 出版平台創建力
  • 出版平台應用力

先從「平台創建力」的例子說起。

出版平台創建力

每次遇到想法特殊的年輕朋友,我忍不住會以激勵的口氣跟他說:「恭喜你,歡迎來到創業家的時代!」

信不信由你,現在正是有史以來創業門檻極低的時代,這一切都源自網路,施密特說的好,網路開啟了「平等的競技場」。就像當年Google創辦人瑟吉.布林(Sergey Brin)與賴瑞.佩吉(Larry Page)看出「空白」,以有限的資金,把別人忽視的網路搜尋能力,做為創業唯一核心。

也如同蘋果的賈伯斯和沃茲尼克(Stephen Gary Wozniak)看到「個人電腦」那片等待主宰的空白市場,在自家後院車房成立公司;也像馬雲創立「阿里巴巴網站」的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他們毫不畏懼地投入還未成形的新事業,用滿足新需求而開發成功的新市場,證明了先見力的重要。

懷抱這種心態的人,在我們周邊依然活躍不已,不如一同來檢視他們怎樣創建「別人沒想到或想到卻不敢做」的平台,把潛在客戶(n)組織起來。

下面列舉三個例子

  • 出版平台力01 : 「快書包」
  • 出版平台力02 : 「科學松鼠會」
  • 出版平台力03 : 「青番茄圖書館」

出版平台力01 : 「快書包」

熱愛閱讀的徐智明和高志宏這對年輕夫婦(「龍之媒廣告文化書店」創辦人),他們開書店、寫書、參與書刊發行事務,等事業有成之後,總覺得這條產業鏈不怎麼特別流暢,大有改造的空間。

小夫妻倆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有沒有新的發行管道和發行途徑,更有商業潛力、商業前景和開創性呢?」

他們看出無遠弗屆的網路帶來「宅經濟」和新機會,蘊藏著大商機,終於排除萬難,暫時放下寬裕而悠閒的快樂日子,面向新挑戰,籌劃「快書包網站」,並於2010年6月9日正式上線。

快書包

他們標榜「網店價,免運費,1小時到貨」,打動了讀者的心,在很短時間內,行銷新平台「快書包」,擴散到全國各地。從此,產業鏈上又一個新王國(N)誕生。*註4

出版平台力02 : 「科學松鼠會」

另一個令人敬重的平台,是創建於2008年4月28日的「科學松鼠會」,他們定位於內容平台構建。

網站上如此自我介紹:「『科學松鼠會』是一個致力於大眾文化層面傳播科學的非營利機構,凝聚了當代最優秀的一批華語青年科學傳播者,旨在『剝開科學的堅果,幫助人們領略科學之美妙』。《南方週末》評價說:『松鼠會的文字作品兼具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已經成為本土科普作品的重要來源。』」

據網站站長嵇曉華(筆名姬十三)說明,它的成員自稱「松鼠」,截至目前為止,這支志願大軍已經發展到105隻松鼠,他們遍佈全球,大多數具有理工科背景。耕耘至今,得獎不斷,不久前取得第五屆德國之聲國際博客大賽「最佳國際博客公眾獎」的榮譽。

嵇曉華

2009年初,「科學松鼠會」從由松鼠們所撰寫、近千篇文章裡面選取54篇,交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定名《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這本書得到讀者的認同,首印6000冊立刻售罄,佳評如潮。

今年(2011)年中,「科學松鼠會」另一本《冷浪漫》,入選「新浪好書榜上半年十大好書」獎。其他已出版的書,如《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吃的真相》、《愛與性的實驗報告》、《寶貝別怕》……使「科學松鼠會」達到「讓科普圖書成為了暢銷品和時尚品」的目標。

他們也發揮出平台強大的活動能量,像是「看片會」、「科普講座&閱讀沙龍」、「達文西行走中隊」以及觀賞植物、徵文、線上問答、戶外觀測……等,觸鬚四伸,影響力越來越大。*註5 這個平台(N),豈是區區「了不起」三字足以形容。

出版平台力03 : 「青番茄圖書館」

馬雲在大學演講時,有位年輕人問他:「馬雲,中國的互聯網機會、所有創新機會都被你們做光了,在中國沒機會了,我們要怎麼做?」馬雲回答他說:「一百年以前,愛迪生發明電燈以後,美國有位經濟學家也預測說,世界上所有發明都發明光了。

事實上,人類的發明卻是層出不窮。」馬雲的結論是:「互聯網出來後,先有了網景,後來有雅虎,雅虎所向無敵後,又出了eBay,eBay之後有谷歌,又有Facebook,──人類永遠在創新,創新不可能停止。」*註6

馬雲的話挑明一點:世界的未來動向,顯然不會掌握在問這傻問題者手中。

我們從下一個令人為之動容的例子裡,再次證實馬雲的話是對的。

有四位年輕創業家,於2010年8月在深圳推出讓創投家為之驚艷的「青番茄圖書館」 ,他們聚合一批85後的小朋友一起打天下。年紀雖小,做起事來,不急躁,不盲從,可一點兒也感覺不出年少的青澀,步步謀定而動。看到他們攤在陽光下的成績,不禁嘆曰:「後生可畏也!」

當他們的創業之路決心聚焦於四個創辦人共同志趣「書」時,一度似也困惑於「路在哪裡」?他們拆解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而每個環節都有巨鱷把守,投身其中,必死無疑。經反覆推敲,以逆向思考「有沒有被人忽視的環節」以及「為什麼被人忽視」?

他們發現從企業競爭角度觀察,做書不易,賣書也難,只剩下借書這個環節似乎是「西線無戰事」。市場上有比較相近的所謂「租書店」的生意,都是小本經營,難成氣候;而借書,則是圖書館的事,圖書館是屬於以政府預算(或私人基金會)來維持運作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它所關心的是如何發揮最大、最廣的公眾使用價值,從沒人會去討論它的盈利,因為在所有人的觀念裡,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

這時,他們或許在問自己:「我們能否做圖書館相同的事,而且還能盈利?」

看!「壹個空白」忽隱忽現地在那兒擠眉弄眼了。

經過縝密思辨,他們找到切入口:若能做到「免費借閱,免費送(收)書到家」這「不可能的任務」,大事可成。

在這基礎上,進行設計思考。花了兩年時間準備,終於克服艱難,正式成立營運平台,為愛書人服務。一年後的今天,青番茄已擁有「超過50萬人的讀者,服務範圍遍及二十多個城市,藏書超過十萬種」,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青番茄圖書館

現在回頭看青番茄的商業模式,簡單之極:立足於「免費」,百分百服務。

但,經營資金哪裡來?

借來的。

跟誰借?

借書的人。那是押金,只要很少的押金寄存,就可以永遠足不出戶,免費看書;而且,一旦解除會員身份,押金立刻全數奉還,分文不取。

關於青番茄崛起的奧秘,網上有很多報導,請自行上網瀏覽,青番茄網站內花樣眾多,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在此想強調的是他們系統性的規劃能力太強了,整個脈絡清晰,條理分明,準備的非常充分。他們打從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區隔市場、知道加高門檻、知道橫向、跨領域結盟,知道把未來可能的競爭者阻擋在外。

四位創業者全是蘋果賈伯斯的忠實信徒(連青番茄的logo都和蘋果相似),創始人之一、副總張麗娟(75後)接受訪問時,坦率道出他們學習蘋果的經營之道,最重視的是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

有一段描述青番茄的文字,可發現他們的抱負與不凡:「在互聯網時代,一個企業要不被其他人輕鬆模仿,就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氣質,而這種氣質來源於企業的DNA中,需要從企業誕生的第一天和細節之處就開始培養。」*註7

從這些話裡,讀得出賈伯斯的巨大影響,賈伯斯本身就是有「獨特氣質」的「細節狂」。在《世界跟著他的想像走:賈伯斯傳奇》*註8裡,告訴我們,蘋果產品奠基於賈伯斯的完美主義,要實現完美主義必須關注細節、重視細節、苛求細節。

毫無疑問的,青番茄是關注細節的實踐者。舉個最淺顯的例子來說,「青番茄的核心是借閱卡和押金。用戶需充值一定數額的押金後,才有許可權借閱。為此,青番茄設計了『閱讀尺碼』M、L、XL、XXL(注意到沒?沒S!),來確定用戶可以借閱的圖書數量、時間和需要充值的押金。比如『M尺碼』需要充值人民幣110元,每次可以借2本書,時間為14天」。*註9

青番茄把所有借閱人關心的每個細節都設想周延,不留瑕疵。

「青番茄圖書館」很快凝聚了50萬會員,並從這規模上繼續往上成長。此時,創投來了,嗅覺敏銳的企業加入了,廣告跟著來,更多新點子出現了,盈利模式也模組化了(「每企一館」「每校一館」「每園一館」「漂書碼頭」……等),整個企業邁入「善的循環」。

以上,隨手摘引平時留心的平台,就這樣亮眼、令人嘆服。近年來,優秀的新建平台多到算不清,最近我經常造訪的有「百道網」、「譯言」、「apple4.us」「數字出版在線」、「雲中書城」、「讀覽天下」……,它們各有所長,在各自領域裡,擁有獨創的風格,我天天遨遊其中,常常興奮的忘了時間。

出版平台應用力

創建平台固然不易,應用平台一樣需要創意。

黎智英曾說過很睿智的話,「創新最大的危險,是站在自己而不是別人的肩膀上」。應用,就在學習「借力使力」,毋需為了想喝牛奶而去開個牧場。

平台應用的成功例子太多太多,下面的故事,可看出善用網路平台,威力無窮。

  • 出版平台力04 : 自力出版/0.99美金的奇蹟
  • 出版平台力05 : App上的《憤怒鳥》(Angry Birds)
  • 出版平台力06 : Facebook上的購物中心/「魔集客臉書線上開店平台」

出版平台力04 : 自力出版/0.99美金的奇蹟

美國明尼蘇達州奧斯汀城有位長得胖嘟嘟的可愛女孩,她叫阿曼達.霍金(Amanda Hocking),從小喜歡幻想和書寫,17歲那年,完成她第一本書,投寄各大大小小出版社,都吃了閉門羹。

阿曼達.霍金Amanda Hocking

直到2010年4月15日、26歲那年,她在不斷挫敗中,跳過傳統出版,直接訴求讀者,將自己創作的超自然小說作品推上了亞馬遜網路書店,她的《My Blood Approves Trilogy》第一、二部各以0.99元價格供Kindle下載。

銷售過程是緩慢的,這兩本書在兩周內只賣出45本。5月,推出另一本書,這個月共賣了624本。6月,銷售量開始起飛,總量超過4,200本,現在呢?每天9,000本。

她所寫的九本書,利用網路平台已銷售了900,000本。各大傳統出版社紛紛以高價搶簽,聖馬丁出版社以200萬美金奪下她下一部作品,好萊塢製片商也不落人後,簽下《Trylle》三部曲的版權。

另一位60歲的懸疑驚悚作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也繞過傳統出版,直接跳上Kindle,他的7部小說,使他登上「Kindle百萬俱樂部」,成為第8位成員,他的電子書售價是0.99美金。*註10

作家在網路平台上自力出版風氣漸漸興起,這兩位樣板人物,一時還沖不垮傳統出版的銅牆鐵壁,但對「編輯2.0世代」而言,明天職場上的幸運,顯然離平台很近。

出版平台力05 : App上的《憤怒鳥》(Angry Birds)

關於《憤怒鳥》在App上爆紅而引發媒體爭相報導它的軟體開發商洛菲歐(Rovio)以及CEO麥可‧海德(Mikaael Hed)的故事已經太多,似可不必重覆,重要的是,《憤怒鳥》的成功充分佐證只有做「長尾的頭部」才有前途的道理。

對編輯/出版人而言,從它身上看到的是平台應用的超凡之作。在App以及具有龐大規模的平台,我們能不去佔一席之地嗎?

憤怒鳥

出版平台力06 : Facebook上的購物中心/「魔集客臉書線上開店平台」

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少數聰明腦袋「借殼上市」,利用別人既有的規模,聚集小n們組成一支螞蟻雄兵,成就自己的事業。

今年五月底,李育維帶著「Mallgic FB(魔集客臉書線上開店平台)」企劃案,到北京參加微軟BizSpark創新企業大賽,「得到紅杉資本……等國際資金的最高評價」,李育維就如此打開淘金之門。

《商業周刊》記者劉致昕報導:「魔集客在臉書上打造開店平台,就像蓋一座全球購物中心,坐擁七億會員。……魔集客做的是除了各店面的內部設計,還要配合水電、通訊……串接金流、購物車等結構性子系統。」李育維寄身於臉書的雲上,用最小資本、最少人力,獲取最大利益。上線半年,已有1,154家線上商店,大陸的「凡客誠品」、台灣的「統一夢時代」都已經進駐,假以時日,潛力不可限量。

親愛的朋友,據我所知,傳統出版社面對web2.0的網路時代,再也不敢掉以輕心,時時刻刻苦思生存之道,每有創新,出版界從不缺乏實踐家以身「嚐」新,在各式各樣的平台上,到處看得到台灣出版人的身影。尤其是雜誌界,如《商業周刊》《天下》《遠見》《數位時代》《今周刊》……等深具影響力的刊物,備戰多年,早已活躍雲端,只需一個轉身,就是完完全全的雲端產業。

大家心裡都明白,雲上平台是無法拒絕的歸宿。生存在web2.0年代的我們,不妨多懂一點平台,給自己多增一分實力,也添加更多成功的機會。

最後親愛的朋友我想跟你說:

  • 「數位出版短期看終端,中期看平台,長期看內容。」*註11 ──郝振省(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
  • 「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做生意,都只能從實踐中得出成果。只有透過實踐、探索,思想才會開竅──這個過程需要從不同的書本吸收養分,也只有這樣才會帶來領悟。深厚的知識,是做大事的基礎。」*註12──黎智英(壹傳媒集團創辦人、主席)
  •  「所有發明者都是孤獨的,有創造性的人往往是曲高和寡。所謂創造者,也就是放棄一般人所安於故常的思想。當技術、政治結構、人類願景發生快速變化時,所謂創造者也就是自願改變甚至於似乎已經成功的觀念。」*註13──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
  • 「『互聯網』將從本質上改變競爭、改變創新、改變公司運營,也改變了世界。」*註14──施密特(Eric Schmidt;Google董事長)

祝福大家。

浩正/2011/8/14

延伸閱讀 :

  • 在動筆之前的三個問題(一):找出本書核心概念
  • 策略力:避開效益競爭的戰場
  • 編輯究通力:洞悉「際」與「變」的策略之眼
  • 為什麼你的自媒體總是沒有起色
  • 行銷規劃該怎麼做(二):該多曝光是多導購
  • 註1:引自《長尾理論》/ Chris Anderson著/李明等譯(天下文化,2006/10/1出版)p.14-19。
  • 註2:參考《維基百科》:「80/20法則」也稱為「帕雷托法則」(Pareto法則),此法則指在眾多現象中,80%的結果取決於20%的原因,而這一法則在很多方面被廣泛的應用。如80%的勞動成果取決於20%的前期努力、20%的人做了80%的工作或者20%的維基人貢獻了80%的維基條目等等。但也常常被濫用、誤用,例如解決一個問題符合80/20法則,因為80%的問題由20%的資源來解決。
  • 註3:同註14。
  • 註4:引自「快書包」官網。
  • 註5:引自「科學松鼠會」官網及「維基百科-科學松鼠會」條目。
  • 註6:引自馬雲於2010/1/19在台灣「天下經濟論壇」發表的演講<這是小企業『大夢想的時代』!>,全文見《天下雜誌》第440期(2010/1/27出刋)p.22-24,由記者黃靖萱整理。
  • 註7:引自聞文梓的<關於閱讀的生意>。
  • 註8:《世界跟著他的想像走:賈伯斯傳奇》/王詠剛‧周虹著(2011/7/29/1版1刷/天下遠見出版)。
  • 註9:《南都周刊》<免費送貨上門的圖書館>。
  • 註10:參閱2011/06/25《中國時報》記者郭光宇特稿<世界書房——出版界的超巨星:你!>以及多倫多《星報》
  • 註11:引自《2010~2011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中國出版藍皮書)》,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是這本藍皮書主編。郝振省所在的研究院是惟一的國家級新聞出版專業研究機構。資料來源請參閱「編輯之家/網路週刊第六十九期」<傳統出版從業者暫不必為飯碗擔憂>(2011年06月23日)
  • 註12:引自《我是黎智英》/黎智英著/藍鯨出版(2005/10初版),p.42。
  • 註13:引自《美國外交政策的前瞻》/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著//紐先鍾譯(軍事譯粹社/1967/5月出版) ,p.4。
  • 註14:引自《麥肯錫季刊》2008年<谷歌看未來——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專訪 >。
Tags: 98%法則N次方企劃之翼(編輯力2.0)作者出版創建南方週末平台力快書包憤怒鳥產業鏈科學松鼠會編輯行銷運用長尾理論雲端青番茄圖書館魔集客臉書

Related Posts

企劃之翼-27

【附錄2】雲端出版:我曾經想開一家銀行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雲端出版01 : 雲端運算 就像Web2...

企劃之翼-26

【附錄1】編輯瘋點子──野人獻曝(1)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編輯瘋點子01 : 戀愛手冊 1990年...

企劃之翼-25

編輯後記:有開始,就有結束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編輯後記01 : 親愛的朋友 老實說,我...

企劃之翼-24

新行銷表述:下一步,智能化?出版模式的NEXT,向未知前進!(上)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一位新認識的年輕編輯Q君,讀了<跨界思維...

Next Post
小說撰寫須知:編輯教你如何看稿

小說撰寫須知:編輯教你如何看稿

企劃之翼-13

編輯整合力:創造獨特與唯一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rending News

如何成為創作者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23 11 月, 2022
如何透過出書,放大你的內容力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2 5 月, 2022
【出書百問01】為什麼你該找出版社合作寫書?

【出書百問01】為什麼你該找出版社合作寫書?

7 8 月, 2022

About

一個負責任的創作者,應該要把可掌握的事情做到最好。

如果你願意努力,我願陪你一同前行。

Categories

  • 周浩正專欄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講座/知識

支持出版內容地圖

假如你很喜歡出版內容地圖的文章,希望鼓勵Robert繼續寫更多文章,不如贊助一下Robert一杯咖啡吧!
☕使用藍新金流贊助☕

Recent Posts

  • 【出書百問08】如何確定這個編輯適不適合你?
  • 【出書百問07】在投稿之後, 該如何跟出版社溝通?
  • 什麼是內容出版地圖
  • 聯絡我們
  • 領取免費電子書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1 COPYRIGHT © 2020 內容出版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Copyright © 2021 COPYRIGHT © 2020 內容出版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