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內容出版地圖 | 教你如何從出第一本書就開始賺錢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內容出版地圖 | 教你如何從出第一本書就開始賺錢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內容出版地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周浩正專欄

編輯壹兵法:理念力-拱橋與石匠

企劃之翼-07

企劃之翼-07

0
SHARES
36
VIEWS

目錄

  • 編輯壹兵法
    • 編輯壹兵法01:一畫
    • 編輯壹兵法02:編輯的「壹」
    • 編輯壹兵法03:如何思考
    • 編輯壹兵法04:你的理念是什麼
    • 編輯壹兵法05:他們的理念
  • 編輯壹兵法:比暢銷更重要的事

某日清晨,我剛打開Skype,出版界的K君在網上呼叫我。

有相當時日,我沒看到他上線時的亮點了。他的事業正值巔峰,不可能像退休在家、時時掛在網上的七十「宅翁」──我。對我們這些上了年紀又愛上網的老傢伙而言,網絡形成了新的交誼廳。還好,我尚知分寸,不敢隨便騷擾他人,就像客居美國西雅圖市的徐喚民女士(筆名雨僧,六○年代著名記者、作家,曾以《大豆田裡放風箏》一書聞名文壇)曾跟我說的話:「浩正啊!每次上網,看到你在Skype、G-talk、MSN的燈亮著,知道大家都安好無恙,就寬心多了。」除非有事,我們才會呼叫對方,否則就讓那亮晶晶的小點兒陪侍一旁。

我們是好幾十年老交情了,她先生周長生是我高中同學,也是最要好的朋友。當她看到我上網的燈亮著,慶幸老友雖年邁而仍能悠遊網海,享受人生最後的甜美時光,頗為我高興。我常向朋友轉述她的話,來表達老人該有的自制和網路禮貌。同時,我也以這種心情關注和我有直接連繫的網友──不搭訕,只默默關心──這或許就是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吧。

K君是我二十多年前在出版界認識的小友,他多才多藝,既搞出版也辦雜誌,都做得轟轟烈烈。這陣子網上不見蹤影,我猜他若非工作繁忙,就是蒐集資料去了。

這回,他在Skype現身,說道:「周爺,月初我跑了趟歐洲,前天才轉從日本回來,看了您討論關於「學習力」的信,感觸良多,我都快忘掉自己年輕時是怎麼一腳跨進編輯這一行的。不過,今天不說它,今天我是來抗議、也是來請託的。」

他的話引起我的好奇心了,問他究竟抗議什麼、請託什麼?

編輯壹兵法

「周爺,請允許我說句逾越分際的話,您所寫這些信的內容,對我而言,頂多是預警或提示作用,您不說破,我遲早也會留意的。倒是您很早之前談到的『壹』,那是您的創見,可惜談得不夠透徹,吊足我的胃口。所以,拜託您老多談談,讓我有機會跟您一起溫習您獨特的『壹兵法』。」

啊!原來是這樁事!我還以為什麼事為難了他。

他的話驚醒了我,確實是我忙於理解眼前科技帶給出版的巨變,試圖找出編輯人的因應之道,而把原先書寫順序給擾亂了。這一耽擱就好幾年過去了(我是從2004年1月開始動筆寫這些信的),倏忽之間到了「從心所欲不踰矩」之年,但關於「壹」之種種,我並沒忘記,始終忽隱忽現於字裡行間,不敢或忘。

不過,我應該先坦誠告白,「壹」談不上「創見」兩字,我本身也是個摸索者,只抓了片瓦,用來整理蕪雜的、極其個人化的編輯經驗,納於可便宜行事、勉強自圓其說、自我指導的簡明系統。別人是不是適用,我是存疑的,它唯一的功效是提醒大家,人人都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工作指導原則」,它也許似「壹」,也許以另一種面貌呈現,而且只歸屬於你個人私有。

在我私有的「壹」之下,並無新事,用來運作的全是老東西,但因以「壹」切入,對我來說,就舒卷如雲了。K君為了方便溝通,將它簡稱作「壹兵法」,我就順應他的思路,把他的要求當成功課,繳上第一份作業吧。

關於「壹」,以前談過一些*註1。

  • 一畫
  • 編輯的「壹」
  • 如何思考
  • 你的理念是什麼
  • 他們的理念

編輯壹兵法01:一畫

我對「壹」的領會,是從石濤的「一畫」開悟的,它教我學習如何從某個使命(工作目標;任務)「整體性」的寬廣角度,去理解並掌握何謂「使命的全貌」,再從全貌中定位手邊的工作,覓尋生存最佳方策。

這個全貌,不全然是眼睛所見的實體,它有時透過策通力、發想力、凝聚力、整合力與製作力,預見一個即將誕生的、未知的、新的生命體,經由我們的實踐,呱呱墜地。

唯有掌握了整體的全貌(壹),細節(局部;實施細則)才有意義;在這背景下,尼釆的智慧之語(對於整個組織而言,美麗乃其餘事)*註2,才顯出他是多麼睿智。

但,把這個觀念移入出版與編輯的工作脈絡時,「壹」又是什麼?

編輯壹兵法02:編輯的「壹」

我在<關於「編輯」>信中,將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的名著《管理學》中讀到一段描述三個石匠的故事*註3,編撰成一則小品,說明我所追尋的境界:必須找出最愛、最具想像與發展潛力、最少競爭(無人地帶)的領域(壹;範疇;願景),用產品構建「不競爭」的優勢。而,領域與完成領域佔有之間的關係,恰如拱橋與構成拱橋的石頭(材料)之間的關係*註4。

拱橋,象徵訴求的理念;石頭,則是實踐理念的具體內容組合。兩者相互支持,才能屹立不搖。

當然囉,世上難有絕對性的壹(整體),壹的現實性是相對並存的。所以,某個報紙副刊主編心目中的壹和雜誌主編心目中的壹、出版社主編心目中的壹──甚至每一位編者所認知的壹,都各有異同;而每一個推動的個案,也都各有它追索的壹。關於這些,希望在後文中能有交代。

對我來說,「壹」像是孫悟空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是「可伸縮自如」的、鮮活的概念。

以雜誌編輯來說,負責編務的人,首要之事是問:

  • 我們為什麼辦這本雜誌(使命)?
  • 有沒有競爭者?
  • 若無,利基能支持長期發展?
  • 若有,在哪裡?
  • 有多強?能取而代之嗎?我們想透過雜誌傳遞什麼內容給讀者?
  • 所訴求的讀者群會大到足以讓雜誌長存?

辦雜誌,總得先搞清楚使命是啥,然後在這基礎上廣搜敵情,再針對現況及後續發展(佈局),研擬方策(編輯方針),強固/擴大讀者群,以求使命必達。理念與實物的兩端之間(空白區域),就是編輯可用心之地。

使命,經常透過方向性的理念陳述,充分表達出來,目的在「找出並佔據一個生存利基」。我們判斷某本雜誌有沒有生存機會或欣不欣賞某本雜誌,常依理念層次做為判斷的第一依據。

編輯壹兵法03:如何思考

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在他回憶錄《旁觀者》*註5,談到與美國「出版大亨」亨利.魯斯*註6交往時,魯斯常徵詢他對編輯這行的看法。

亨利.魯斯

他說,魯斯對他評估該不該支持一本雜誌誕生的觀點,非常信任,杜拉克認為「任何一種出版刊物是否能成功,第一個要考慮的,不是資金,而是編輯作業──編輯方針是否正確?如果正確,提出這個企劃的人是否能勝任編輯工作?之後,再來看財務數字方面的問題」。*註7他所提出的建議,做編輯的剛好可用來反省,例如,對某些企劃案的評語是:「很棒,不過晚了五十年」或是「編輯方向大抵正確,但是提出企劃案的人,無法實現目標。」。

《旁觀者》此書,雖然成書於1994年(寫作年代更早),但杜拉克對雜誌與出版的見解仍不容輕忽,他提醒我們「採用昂貴的生產、郵寄方式,生存必定會受到威脅……而電子雜誌終將成為事實」*註8。

假使你決心投身編輯行列,並希望有朝一日肩挑重擔的話,杜拉克寫的書,切勿錯過,特別是《旁觀者》──你會讀到使心靈澄澈的文字,也會讀到當代傑出人物的心智寫照。

編輯壹兵法04:你的理念是什麼

理念的建立,如同打造「一座拱橋」──在辦雜誌或出版社時,應念玆在玆,牢記在心。至於有關理念之摘取,我用「壹」(領域)解之。這「壹」的根源,就是藍海之所在(做別人忽略做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做別人不能做的﹔做別人已經做而做不好的。),在這片獨享的領域(不競爭原理;打造拱橋;)裡,專注於經營理念、作家、路線。

理念,除了展現願景之外,同時亦可用作切入或分割市場的利器,或可視為能否囊括市場的槓桿支點。那是什麼?像是一種經營者及其產品的身份證明,讓消費者知道﹕

  • 我是誰?
  • 我是做什麼的?
  • 我有哪些是別人沒有的特色?
  • 為什麼我是你的必需?

編輯壹兵法05:他們的理念

這樣說起來,也多多少少觸及了CI(Corporate Identity;企業識別)的範疇。沒錯,從提供解決方案的層面上來理解,我們殊途同歸──跟廣告中的「定位」(Positioning)一樣,參與競爭遊戲的出版/編輯人,和那些不同領域的執行者懷著共同的信念。這乃是生存的必須。

這裡舉幾個例子

  1. 遠見雜誌
  2. 天下雜誌
  3. 數位時代
  4. 遠流出版
  5. 城邦出版

編輯壹兵法CI 01:遠見雜誌

台灣有本非常優秀、以「前進的動力」自許的雜誌《遠見》,在它創刊20週年慶(2006)時,初上任的總編輯楊瑪利把雜誌從裡到外,做了一次革新。她以總編輯的身份,說了一個<G的故事>:「本期《遠見》的封面做了很大的改變,讀者是否發現了?封面上紅色大大的G邊框,是今年《遠見》邁向二十周年的新視覺形象。我們用G來強調定位,也用G強化自己,莫忘初衷。G代表什麼呢?就是國際觀、國際視野、傳播進步觀念。《遠見》在二十年前、1986年創刊時,英文名字就是《Global Views》(國際視野),取Global第一個英文字G,正是最可以代表《遠見》的DNA。大紅G框也強調《遠見》為台灣所有讀者『聚焦』國際重要的關鍵時刻與事件,發揮影響力,讓讀者在國際舞台絕不缺席。」*註9

簡而言之,《遠見》的使命(壹)就是Global Views,我們從它今年七月號的「封面故事」是<全球創新大本營MIT麻省理工學院:直擊20個大未來>,就可看出它的堅持。

編輯壹兵法CI 02:天下雜誌

另一本擁有巨大影響力、創刊於1981年的《天下雜誌》,它自剖道﹕「『天下』取名自『天下為公』,表示大家對一個美好社會的嚮往與追求。」反映在編輯理念上,以「觀念領先」為任務目標,它是台灣少見的內容嚴謹的政經雜誌。

編輯壹兵法CI 03:數位時代

我非常愛讀的《數位時代》,以它的英文名字Business Next做為理念的表述,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2010:趨勢100」,介紹了未來生活、創新科技、經濟模式、品牌行銷、綠色潮流、科技前瞻範疇內的變化,內容非常紮實,讓我這個「數位盲」大開眼界。

出版界也有人借助使命,建立共識,打造王國。

編輯壹兵法CI 04:遠流出版

「遠流」剛成立時,那時候的台灣社會正值開放前夜,書市出版物稀少,而老闆王榮文的政大教育系的背景,賦予他自己的使命是建造一個「沒有圍牆的學校」,來充實現實社會的知識空白。

隨著經濟快速成長,台灣的出版社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地表,激烈的生存競爭使彈丸之地陷入書滿為患的處境。王榮文明白出版環境已起了質變,進入了「人才爭奪戰」的新階段,所以他將遠流重新定位為「理想與夢想的實踐之地」,來吸引有志之士獻身遠流。

編輯壹兵法CI 05:城邦出版

詹宏志創建「城邦出版集團」則以「花園主義」號召出版界精英,帶著人才和資金共創未來。

詹宏志

經營理念結合任務目標,將自己從競爭場域區隔出來,形成獨特、不易取代的優勢而佔有足以生存並可日趨壯大的利基──我以「壹」濃縮之──這也是我用來觀察與評估出版社及其編輯能力的指標之一。

我投身在出版與編輯近三十年的歲月,看過不少興、衰、起、落。曾有某實業界人士出面成立出版社,推出第一本書即席捲書市,後續出版的幾本書也一樣迭創佳績,盤據暢銷書排行榜達數月之久,該出版社老闆從此躊躇滿志,自信有識書之能,認為出版太容易做了,做不好肯定是能力與學識不足的緣故,於是趁勢大力擴張。然而,不出一年,這家出版社所出版的書迅即回歸常態,所有資金全化為庫存,如今這家出版社消聲匿跡,已難見蹤影了。

業界的人,回頭檢視這案例,從專業角度看,他可歸為「素人出版商」,沒什麼理念可言,只是暢銷書的追逐者(天下哪有那麼多的暢銷書啊!),並將自己一時的幸運,錯解為個人獨特能力,忽視了出版經營也有必須遵循的內在邏輯,忘了競爭本質是什麼,把出版運作過於簡化了。

編輯壹兵法:比暢銷更重要的事

就此而言,我和某些出版/編輯人的觀念殊異。暢銷書不是不可追逐,但在追逐暢銷書之前,有更重要的事必須縝密考量:若從如何保有競爭優勢立場審思,我們該不該去發掘無人地帶(或沒有強大對手)的藍海,而不自陷於同質化危機的紅海?

答案若是肯定的,那麼,設定一個獨特的理念,尋找一個獨樹一幟的領域,在這領域裡獨領風騷──我們已經從太多先驅者的實踐中得到印證(請反芻《編輯力初探1.0》)。所以啊,親愛的朋友!你當不會訝異我一再強調避開競爭、另闢蹊徑的呼籲,而正確又適宜的理念,能指出實踐的方向。

出版/編輯人擁有明確的理念並不能保證成功,但若想走長路,明確的願景(理念)可形成一個長期策略,以共同追尋的目標,來結合眾人之力,不正是美事一樁?年輕的時候,讀過《西德聯邦總理阿德諾傳》*註10,深深被他的人格特質吸引,他在二戰後錯綜複雜的國內外情勢脫穎而出,自非等閒之輩。書裡他引用的義大利諺語,迄今我仍置於座右,它可以解釋理念長期的滲透力道:

「走得慢,走得穩,走得遠。」對這句我視之為格言的九字教訓,我恪守不疑。

濃縮如一的理念,一旦開放詮釋,自有力量從裡面源源而生,如何善用它向周邊漫延的侵蝕力,當是我們永恆的功課。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自一以分萬,自萬以治一」、「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這些抽言,表面上與出版/編輯似不相干,實則道理完全相通;經營理念猶如種子,播什麼種,得什麼果﹔經營理念亦如在母體等候出世的胚胎,蘊藏著令人驚奇的生命密碼。看似簡單而平凡的幾個字來陳述理念,但意義深遠。

天下、遠見、遠流、城邦替我們樹立榜樣,它們把願景立碑,宣示世人,讀者也從宣示尋找認同,一個向心力極強的社群就是這樣建立的。

「壹兵法」由理念切入,帶給我不少方便。隨後,我將嘗試從不同層面闡述:如「壹」是數量和流量的概念;是空間與時間互依互存的概念;是平台操作的概念;是活體(渾沌)的概念;是成長(否棄)的概念;是熵的概念;是尋找與詮釋「無人地帶」(no man's land)的概念……。

最後親愛的朋友我想跟你說:

「自一以分萬,自萬以治一。」

──《石濤畫語錄》第七章

「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

──《維摩詰經.不思議品》

「一畫開天。」*註11

──「伏羲廟」匾額

浩正2010/8/30

延伸閱讀 :

  • 服務力:回應市場真正的召喚
  • 設計力:「壹」的整理術
  • 關鍵編輯力:常識乎?非常識乎?/編輯心法說從頭
  • 詹宏志談「新的出版地平線」(3)社群網站、搜尋引擎與出版社的機會點
  • 網路下廣告真的有效嗎?

  • 註1:參閱《編輯力初探1.0》第24信<壹>及第25信<1與多>。
  • 註2:參閱《編輯力初探1.0》第31信<影響我編輯生涯的一句話>。不過,這句話的另面也不可偏廢:疏忽了細節,整體必鬆弛如一盤散沙。
  • 註3:參閱《編輯力初探1.0》第3信<關於「編輯>。故事如下: 三個石匠正專心於他的工作。「你們在做什麼?」
    • 一個路過的行人問道。 「我正在賺錢過活。」第一個石匠答道。第二個石匠頭也不抬,小心翼翼地修整著眼前的石塊,答道:「我要雕鑿出最合用的石塊。」第三個石匠舉首望向空曠的荒地,眼裡閃著亮光,說:「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 註4:同上註。我借用了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3-1985)在《看不見的城市》的故事來詮釋馬可波羅描述一座拱橋,他一塊一塊石頭地仔細訴說。
    • 「到底哪一塊才是支撐橋樑的石頭呢?」忽必烈大汗問道。「這座橋不是由這塊或那塊石頭支撐的,」馬可波羅回答:「而是由它們所形成的橋拱支撐。」忽必烈大汗靜默不語,沉思良久。然後他說:「為什麼你跟我說這些石頭呢?我所關心的只有橋拱。」馬可波羅回答:「沒有石頭就沒有橋拱了。」
  • 註5:《旁觀者》/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著/廖月娟譯(聯經出版社/1996/12月初版二刷)。
  • 註6:亨利.魯斯(Henry Luce,1898—1967),著名的美國出版商,創辦了《時代周刊》、《財富》與《生活》三大雜誌,被稱為「時代之父」。
  • 註7:引自《旁觀者》Part3/無私天真的歲月/<美國報閥魯斯>,P.382-413。
  • 註8:同上書,P.406。
  • 註9:參閱《遠見雜誌》(2006/4月號)。
  • 註10:《西德聯邦總理阿德諾傳》/包爾.魏瑪爾著/關德懋譯(拾穗月刊社/1959-民國48年/4月初版),見p.361。康若德.阿德諾(Konrad Adenauer;1876-1967)這部傳記被譽為二戰後名著,描寫傳主「人生悲歡離合,浮沉升墜,恍如一部傳奇」。
  • 註11:8月9日至21日,我和內人在西安、天水、南京、上海繞了一圈。14日參訪天水「伏羲廟」,看見匾額高掛著「一畫開天」,大為感動。明知此處的「一畫」指的是伏羲氏以「一」及中分的一,構成陰陽,組成八卦,而開一切之始,但其內涵,大大擴張了我所謂的「壹」,恭錄於此,敬請參考。
Tags: 企劃之翼(編輯力2.0)企業識別作者兵法出版天下定位徐喚民拱橋數位杜拉克編輯行銷詹宏志遠流遠見雜誌

Related Posts

企劃之翼-27

【附錄2】雲端出版:我曾經想開一家銀行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雲端出版01 : 雲端運算 就像Web2...

企劃之翼-26

【附錄1】編輯瘋點子──野人獻曝(1)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編輯瘋點子01 : 戀愛手冊 1990年...

企劃之翼-25

編輯後記:有開始,就有結束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編輯後記01 : 親愛的朋友 老實說,我...

企劃之翼-24

新行銷表述:下一步,智能化?出版模式的NEXT,向未知前進!(上)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一位新認識的年輕編輯Q君,讀了<跨界思維...

Next Post
企劃之翼-08

Google&出版:「傳統出版」最後翻身機會?

企劃之翼-09

作者學習力:四個關於學習的故事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rending News

如何成為創作者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23 11 月, 2022
如何透過出書,放大你的內容力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2 5 月, 2022
【出書百問01】為什麼你該找出版社合作寫書?

【出書百問01】為什麼你該找出版社合作寫書?

7 8 月, 2022

About

一個負責任的創作者,應該要把可掌握的事情做到最好。

如果你願意努力,我願陪你一同前行。

Categories

  • 周浩正專欄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講座/知識

支持出版內容地圖

假如你很喜歡出版內容地圖的文章,希望鼓勵Robert繼續寫更多文章,不如贊助一下Robert一杯咖啡吧!
☕使用藍新金流贊助☕

Recent Posts

  • 【出書百問08】如何確定這個編輯適不適合你?
  • 【出書百問07】在投稿之後, 該如何跟出版社溝通?
  • 什麼是內容出版地圖
  • 聯絡我們
  • 領取免費電子書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1 COPYRIGHT © 2020 內容出版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Copyright © 2021 COPYRIGHT © 2020 內容出版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