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內容出版地圖 | 教你如何從出第一本書就開始賺錢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內容出版地圖 | 教你如何從出第一本書就開始賺錢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內容出版地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周浩正專欄

編輯心法專訪 : 砌了一個小小台階

企劃之翼-02

企劃之翼-02

1
SHARES
91
VIEWS

目錄

  • 編輯心法:緣起
  • 編輯心法01:希望解開「贏的秘密」
    • 編輯心法:我是理念控
  • 編輯心法02:互聯網連結世界-互聯網+?
  • 編輯心法03:編輯的育成之路,條條不同
  • 編輯心法04:跨界思維-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 編輯心法05:編輯人的運命

編輯心法:緣起

這回晤談是不小心碰撞出來的。不久前,和金城出版社朱策英先生的一次巧遇時,話題觸及「做一個稱職的現代編輯,究竟需要那些要件」?朱先生笑瞇瞇地建議我不妨瞭解一下金城出版的《如何提高編輯力》,或許可以找到部份答案。我讀完書,心生一念,想以讀者的立場,進一步瞭解作者的內心思索。

朱先生明白我的意願之後,立刻做了努力,幾經連繫,安排我和原作者台灣老編周浩正在網上進行視訊訪談。我們交談了近一小時,他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言語親切,一點兒都看不出已經七五高齡了。以下,是經過整理的摘要,分享大家。

編輯心法01:希望解開「贏的秘密」

問:您寫《如何提高編輯力》一書的緣由為何?是什麼原因讓您認為需要這樣一本探討編輯力的書?

答:很感謝能有機會讓我說說這書的事。從退休(2004)寫到現在,不知不覺中居然沉澱出六十多萬字的經驗告白,連自己都暗暗吃驚。剛開始寫的時候,只是與網友之間互相交換編輯心得,後來居然越寫越多。現在再讀,感慨萬千。我曾經跟一位朋友說,這些文字的某些部份,或可定位為個人的「懺悔錄」。

「為什麼這樣說?」當時他聽了嚇一大跳,連聲抗議:「你雖然從基層做起,好歹由小編漸漸熬成主編、總編;也涉入雜誌、出版及報紙副刊等不同形式的編務。你的經歷相對很多同業來說,像是遍遊歷國的獨行俠,也算建立了一些戰功。如今把自己的編輯經驗貶為『懺悔錄』,未免太矯情了。」

他當然不明白我書寫的心情。當我是別人夥計的時候,拚命朝向不辱使命的方向衝刺,結果總能差強人意;但自己扮演經營者時,卻一步步陷入虎頭蛇尾的窘境。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使我在創業中「僵」住的?

顯然的,有些「結」必須找到、打開。

到了退休之後,年歲大了,空閒多了,不免時常反省、檢討過去種種。省思中,明白了自己才、識、能的不足之處(如未能及早辨識「成事」與「任事」的殊異);我也由以往接觸過的編輯人、出版物和讀過的書裡,尋找為什麼有人成功、有人失敗?

就這樣反覆琢磨,在擁有不同特質的編輯人身上,總結出他們的「與眾不同」,才恍然大悟:「啊!原來如此!他們的輝煌成果建立在『做別人不敢做的、做別人忽略做的;做別人不能做的、做別人已經做而做不好的』基礎上。」遲來的答案終於出現了,我繼續挖掘。

接著,從中浮顯出用來自律的工作法則:經營概念、經營領域、經營書系、經營作家。最後,很幸運的由石濤的「一畫論」給了我立足點,濃縮的「一」,把蕪雜、零散的領悟,組織成基本理念。「一」,即是綜合時間與空間所呈現的那片「空白」領域。那兒,是沒有競爭者的「無人地帶」(N;No man’s land),足可讓有心人大顯身手。

編輯心法:我是理念控

我承認,自己是個「理念控」(「控」,出自日本流行語「コン(kon)」,取complex(情結)的前頭音,指極度喜歡某東西的人。),喜歡把所見、所聞、所思、所為用極簡單扼要的字語,概括成私密的指導理念,讓自己在工作時有所依循。事實上,書內呈現的那些企劃案例與經驗陳述,成了我的「理念實踐記錄簿」。說開了,聚焦的核心,就屬這個,那些案例是為了彰顯理念而存在的。

我試著找出這些人在各自身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跳出了環境的侷限?為什麼能夠用「一個念頭」鋪設成一番事業?摸索得到的答案,全寫在書裡了。從那些優秀編輯人身上學來的啟發,當然「希望」它會是讓大家可登高的一個小小台階

問:的確,我在閱讀時,對您一再叮嚀的「理念」印象深刻。不過,您在書裡描述的企劃案例,讀者也認為是內容的特色之一。請問給您觸動最深的是哪個企劃案例?為什麼?

答:我關心成功案例,特別是當那些案例觸及公司轉型或求存的關鍵點時。以編輯角色言,被詹宏志譽為「紙上風雲第一人」的高信疆(1944-2009),是當年臺灣文化界主要代表性人物,在他主持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時的「副刊革命」,帶動的變化,重塑了文化生態。

詹宏志

等他經營時報出版社時,為了力圖從文學書的紅海困境中突圍,籌劃《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企劃案,讓他大振聲威。這個被出版界視為經典戰役的案子,是一座深具意義的里程碑(最近詹宏志公開承認,是他在幕後一手策劃的),它開拓出新的版圖,同時激勵了整個出版界。

至於,被遠流老闆王榮文讚譽為「稀有才」的詹宏志,是另一位不可忽視的人。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涉獵範圍遍及音樂、電影、雜誌、報刊、出版、IT產業等等。他在遠流規劃的《大眾心理學叢書》、《趨勢叢書》、《柏楊版資治通鑒》、《謀殺專門店》……以及創立城邦出版集團等,改變了臺灣出版與經營的商業模式,特具劃時代的意義。他經手的案子,幾乎都稱的上「創新」兩字,我在書裡著墨甚深。

問:關於詹先生,我們關注很久了,他的想法和做法,影響了不少人。

答:妳說的很對,他越來越像是屬於大家的「隱形的財富」。我透露一則少為人知的秘幸:大約三、四十年前,臺灣的出版社很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和作者簽約時極不平等,那種建立在自利自保觀念、用了幾十年的老契約,對作者缺乏基本保障。

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一份用口語書寫、條理分明、雙方的權利義務明確條列、符合現代精神的版權合約,讓作者和出版者平起平坐,擁有更多公平的抉擇機會──例如出版年限的限制,不再由出版社予取予求。這份合約,最後輾轉流傳,成了範本──它是當初詹宏志剛去遠流時擬定的,大家抄來抄去,早不知源頭了。

問:聽完您介紹,讓我瞭解更多的事。關於出版案例,我想知道有沒有您感到遺憾或沒機會做的事?

答:當然有不少失敗但心裡仍不願服輸的。我主導的案子中,如《年度行銷報告》,假如當年順利推出,到今天應該有二十多冊,構成一部行銷巨史,氣勢雄偉,而且還可扮演如「造王者」的角色(例如推舉「年度風雲人物」等),並擁有「榮譽創制者」的定位——我認為是上天給編輯工作的甜蜜回報。有實力製作這類案子的出版單位,大可一試。另外有些構想沒機會推動,如「中國神話」、「電影書」等。

編輯心法02:互聯網連結世界-互聯網+?

問:您在書中,探討了互聯網時代的編輯力,在您看來,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答:以我的年歲和經歷,應該被歸於傳統編輯之列。所以,容不得我對互聯網說三道四。我之所以有大量互聯網的討論文字,純粹是基於學習的緣故。每天睜開眼睛,都必須面對生活中排山倒海而來的新科技,躲都躲不掉。既然活在無所不在、變化無窮的網海,卻望不到內容產業(出版)這一行的最終形式是什麼,這種「懸」著的感覺是多麼令人懊惱。目前,以我而言,只能鼓吹一種態度,那就是:開放、接納、參與和融入。

誠實的說,牢牢連繫傳統臍帶的我們,應學習如何在工作中納入互聯網思維,從不同層面的需要中,能夠培育出因應新時代的「能力」?

這是我給自己的考題。但回歸本質,仍有「變中不變」的根本。譬如「究通力」(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發想力」、「凝聚力」、「整合力」、「理念力」、「策略力」、「平台力」、「知產力」(知識的生產力)、「架構力」、「製作力」、「服務力」、「系脈力」(系統與脈絡)、「設計力」、「維基力」、「篩選力」……等,這些基礎思考技術,是不是有助於讓我們無懼於挑戰、勇於「對應變化」?

但,這一切若看不見需求者的需求,是走不遠的。可是,能理解他們的需求嗎?難!難!難!這是編輯人心頭永遠的愛和痛。

如今在互聯網時代的內容產業,面對的是百年難遇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面對的是周邊不斷出現,隨時折舊、取代或被揚棄的新觀念或新模式;面對的是全然的「未知」。總而言之,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單以內容來說吧。首先,來源(生產模式)變了,海量資料攤在網上,創作字數猶如恒河沙數,取之不盡。編輯人面對嶄新情勢,該如何取捨?我曾在書上讀到菲爾·西蒙(Phil Simon)令人深思的話,他說:「我們都已聽說未來是大資料的天下,但這可能不完全正確。大資料是各公司尋求搜集『新洞見』的一種強大的發現工具,但若沒有幫助理解的『正確框架』,許多資訊可能不為人知。」話中,透露的玄機是我們能找到「新洞見」和「正確框架」嗎?

相對的,內容取得途徑也變了,越來越依賴筆電、平板、手機。

當下一代取得知識和資訊不再以書籍為唯一或主要載體時,請想想:我們編輯人應該去哪兒投注心力?之外,互聯網世界的新風潮「物聯網」,正在把所有終端連在一起,這中間,「內容」可有立足之地?它會以什麼樣的新貌出現?傳統出版如何去分一杯羹?或是把自己打碎、重新組合成無以名狀的新群組,在新的生態環境裡重獲生命?

我們都生活在互聯網時代

編輯心法03:編輯的育成之路,條條不同

問:現在,出版界對編輯要求很多,既要能做好文字工作又要懂行銷、玩平台、辦活動。在您看來,編輯究竟要怎樣做才是合格的呢?您這本書是否可以作為互聯網時代編輯的一個「教程」?

答:作為互聯網時代編輯的「教程」?不,妳在書裡看到的是一個面對互聯網時代、急切尋找自己位置的傳統編輯的掙扎實錄;因此,它不可能成為「教程」,頂多是交代了省思和探索過程,供作參考。

我只能說,在尋覓未來解決方案的接力賽中,若能忝為其中一棒,就是莫大的安慰,而所記錄的這些內容,但願尚存若干價值。至於怎樣做才是合格的編輯,在我看來是個「大哉問」,坦白說,成熟編輯的育成之路,條條不同,各有各的際遇與特色。

其實,這也是我退休之後苦思難解的問題之一,我一直在自問自答,卻依然如瞎子摸象。

問:那麼,我換個角度請教:「現在的編輯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整合資源、拓展新的領域?」

答:(笑)這問題還是很難有標準答案的。總之,虛心傾聽,應該有機會聽到讀者內在深沉的需求,千萬別「只」耽溺於「我喜歡的」(雖然「喜歡」也很重要)。誰能早早看到那片「空白」(無人地帶),那個小小世界就能掌握手心。

編輯心法04:跨界思維-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問:出版業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讓不少編輯感到茫然;根據您的體會,可否給些建議,協助大家走出困局。

答:假使我能明確找出方法或道路,早寫出來了,那會等到今天?但我深信方向始終在那兒,等著我們探索。事實上,我常常詰問自己:為什麼互聯網時代那些喧騰一時的知名網站,如《盛大文學》及其旗下的《紅袖添香》《逐浪小說》《吾愛文學》《夢想文學》……以及《中文線上》和其《17K小說網》《中文萬維》……等,都非我們傳統出版成立經營的,奇怪不?是我們太堅守價值還是不知因應?

當我們目睹Uber顛覆了計程車業、Airbnb顛覆了旅館業、Fintech(金融科技;即兩個英文字Financial和Technology的結合)正在颠覆銀行業,不由得一股寒意從背脊升起。我十分憂慮:有沒有一種新型態組合將顛覆出版業?

類似顛覆的故事不斷被傳播,所以激起了我的好奇心,開始跨界學習,看看不同行業的領先者,是怎麼突破各自的困境──他們是怎麼想,又是怎麼做的?

光靠我們過去累積的經驗,恐怕已不足以因應,必須向外取經,謙虛求教。這也是我為什麼經常引述不同行業裡那些成功人物的故事和箴言的原因。

編輯心法05:編輯人的運命

問:網路時代下,紙書逐漸式微,圖書銷售情況並不讓人樂觀,您對此是怎麼看的?

答:雖然多年前我讀到不少預測紙本書即將被取代的訊息,但目前看來,雖警訊頻傳,還無關乎存亡。

問:在您看來,出版社開展數字出版的努力中,有成功的嗎?

答:從傳統出版這一端來看,還看不到成功的例子,所以我們必須更加用心探索。重要的是,必須尊重並接納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借用科技的力量改造自己,如同先代賢哲說的「役物而不役於物」(荀子)、「物物而不物於物」(莊子),讓自己成為主導者。我想,這是我書寫的目的。

 

與《如何提高編輯力》作者周浩正一夕談 /孟凡《新華書目報》第1210期/2016/1/25出刊

【作者按】:2008年時,金城出版社將《編輯力初探1.0》第1-31信,整理成《優秀編輯的四門必修課》出版。多年後,竟然印行了四刷,在眾多編輯學習叢書中存活下來。到了2015年,我積累了更多反省和探索的文字,金城將《編輯力初探1.0》餘信、加上《編輯檯上的小確幸》與《企劃之翼》的內容,編成《如何提高編輯力》於4月正式印行。這篇專訪就在此一背景之下發展而成的。

《新華書目報》孟凡小姐有備而來,提出不少問題,因受限於篇幅,她節選了其中十個。正式刊登時,仍略有刪簡。以下所附,保存了她的初稿原貌。


延伸閱讀 :

  • 新表述:下一步,智能化?出版模式的NEXT,向未知前進!(上)
  • 系脈力:打造系統與脈絡的能力
  • 知產力:幫你迎戰未來的萬般變化
  • 究通力:洞悉「際」與「變」的策略之眼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Tags: 中國時報互聯網企劃之翼作者典範轉移出版周浩正懺悔錄未來思考王榮文理念盛大文學紅海編輯編輯力2.0行銷詹宏志

Related Posts

企劃之翼-27

【附錄2】雲端出版:我曾經想開一家銀行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雲端出版01 : 雲端運算 就像Web2...

企劃之翼-26

【附錄1】編輯瘋點子──野人獻曝(1)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編輯瘋點子01 : 戀愛手冊 1990年...

企劃之翼-25

編輯後記:有開始,就有結束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編輯後記01 : 親愛的朋友 老實說,我...

企劃之翼-24

新行銷表述:下一步,智能化?出版模式的NEXT,向未知前進!(上)

by Robert
29 1 月, 2022
0

一位新認識的年輕編輯Q君,讀了<跨界思維...

Next Post
企劃之翼-03

關鍵編輯力:常識乎?非常識乎?/編輯心法說從頭

企劃之翼-04

編輯2.0 : 在「雲端世紀」,我們可以活得理直氣壯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rending News

如何成為創作者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23 11 月, 2022
如何透過出書,放大你的內容力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2 5 月, 2022
如何成為出版人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5 1 月, 2022

About

一個負責任的創作者,應該要把可掌握的事情做到最好。

如果你願意努力,我願陪你一同前行。

Categories

  • 周浩正專欄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講座/知識

支持出版內容地圖

假如你很喜歡出版內容地圖的文章,希望鼓勵Robert繼續寫更多文章,不如贊助一下Robert一杯咖啡吧!
☕使用藍新金流贊助☕

Recent Posts

  • 【出書百問08】如何確定這個編輯適不適合你?
  • 【出書百問07】在投稿之後, 該如何跟出版社溝通?
  • 什麼是內容出版地圖
  • 聯絡我們
  • 領取免費電子書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1 COPYRIGHT © 2020 內容出版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出書百問
  • 第一次來看這邊
    • 給創作者的推薦資源
    • 給出版人的推薦資源
  • 給創作者的建議
    • 如何透過出書,完成內容變現的從0到1
    • 讓你提升出書效率的觀念
  • 講座/知識
    • 找出定位與策略
    • 編輯的思考術
    • 行銷可以這樣做
    • 周浩正專欄
      • 企劃之翼(編輯力2.0)
  • 出版加速方案
  • 自學地圖
    • 給創作者的話
    • 相關資源推薦
    • 領取免費電子書

Copyright © 2021 COPYRIGHT © 2020 內容出版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